•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专 版
  • 10:专 版
  • 11:专 版
  • 12:专 版
  • 13:专 版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压力测试吃下“定心丸” 海外股市涨势汹涌
    美国3月份消费信贷
    创18年多来最大单月降幅
    通胀忧虑浮现 油价连升冲击60美元
    法3月对外贸易逆差再扩大
    美日两大车企均报巨亏
    AIG第一季度亏损收窄
    英国央行再举“量化宽松”政策大旗
    为达压力测试要求花旗将增发可转换优先股55亿美元
    英巴克莱银行一季度税前利润增15%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多数上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英国央行再举“量化宽松”政策大旗
    2009年05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经济衰退程度之深令英国政府揪心,也令该国央行――英格兰银行焦急万分。眼看英国经济在衰退泥潭中越陷越深,该央行不得不再次举起“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旗。

      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同时再向市场注入500亿英镑资金。换言之,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规模将扩大到1250亿英镑。

      今年3月,英国财政部郑重批准英格兰银行最多可以向市场提供1500亿英镑的资金。所以,央行今后能够投向市场的资金最多还有250亿英镑。经济学家相信,央行绝不会浪费这最后的250亿英镑,一定会有效、充分地用好这笔钱。

      同期,英格兰银行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被称为“资产购买工具”的政策曾是日本央行经常使用的工具,但是对向来保守谨慎的英国央行而言,这还是首次。所以,它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谨慎地实施这一非常规工具。截至目前,其总共从市场上购买了价值540亿英镑的资产。

      从央行决定扩大注资规模看,其已经认定这一工具在发挥作用。因为按照原来的计划,到今年6月底,央行只打算从市场上购买总值750亿英镑的资产。

      当然,央行对于收购何种资产相当慎重,虽然它这么做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让信贷市场这个巨轮转动起来。它收购的目标主要是国债。当然,优质的公司债它也不会放过。

      所幸,一些积极迹象在英国逐步显现,这对政策制定者无疑是令人激动的信号。英国房价、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都在不断回升,尤其是股市出现了令人心跳的强劲反弹。7日,《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曾一度升至4520.82点,几乎是今年以来的最高点。

      可以想象,已经负债累累、债台高筑的英国政府看着央行快速转动印钞机是怎样的心情。曾一度辉煌的英国几家大银行,如诺森罗克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英国莱斯银行集团被迫完全或部分国有化让政府背上巨债;银行不肯放贷迫使政府出巨资担保,也增加了政府债务进一步上升的风险;出台财政刺激措施如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虽然力度不大,但也足以让政府财政喘不过气来。

      政府的巨额债务已让现在的英国纳税人痛苦不堪,预计未来几代英国人也将负债出生和成长。英国2009至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说,在该财年里,公共部门净借款将相当于英国GDP的12.4%,下个财年这一比例仍会高达11.9%。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即使在财政刺激措施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的作用下,英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仍将是漫长的。(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