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专版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版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基金·焦点
    千点大反弹回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千点大反弹回眸
    2009年05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制图 尤霏霏
      

      5月的第一周,上证指数以一往无前的生命力跃上了2600点的今年来新高。至此,距离去年10月28日的最低点,沪市亦整整走过了近1000点。回首6个多月前,当时的基金业、基民和市场,我们能够得到些什么启示呢?本期基金周刊予以特别关注。

      ⊙本报记者 周宏

      牛股谁人骑

      从沪指1664点至今,过去的波澜壮阔的反弹行情,究竟是哪些股票占领了市场潮头呢?他们又有哪些特征?基金是否把握了这批股票的行情呢?

      根据本报基金周刊的统计,去年最低点至今,沪深两市日常交易的股票中,涨幅前十位分别是,德豪润达(涨幅518.55%);中国软件(涨幅433.58%);三安光电(415.08%);中炬高新(涨幅368.3%);鲁信高新(涨幅357.01%);大洋电机(涨幅351.77%);西部材料(涨幅340.91%);五洲明珠(涨幅3338.3%);南岭民爆(涨幅331.86%);华孚色纺(涨幅328.85%)。

      区区六个月的行情,前十名的个股涨幅都在328%以上,这样的市道,已经完全等同于一个牛市市道了。上述个股中,除了三安光电,有兴业基金、大成基金少量参与外。其余股票绝大多数与基金的重仓股无缘。

      牛股让基金走开?这似乎是本轮行情的一个特征。

      而更令人吃惊的数据还在后面,同期内,股票上涨前50名的门槛是“上涨245.28%”,前100名的门槛是“215.17%”,前1000名的门槛是“97%”!

      也就是说,如果同期,一个股民持有的股票没有翻倍的话,那么他的市值是落后于整个市场内2/3的股票的。

      还有一个数据,从10月28日市场最低点至今,沪深两市1566只可交易的股票的算术平均涨幅为100.1%。

      这也相当于说,如果你不做任何选择,随意挑选同期二级市场的股票做一个组合,那么你持有的A股市场涨幅都是非常的惊人,平均收益应该是接近100%。

      可是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

      行情谁人驭

      那么基金同期基金净值表现如何呢?

      考虑到基金净值计算的严肃性,我们选取了银河证券统计的基金数据,最近6个月表现,作了一个对比(截至5月8日),其囊括的统计区段为2008年11月7日至2009年5月8日。

      我们可以发现,同期指数基金的收益水平在63%上下(由于抽样的原因,这个涨幅和上证指数的同期涨幅有差别),而同期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净值上涨幅度为50.24%。普通股票型基金的上涨幅度为37.85%,上涨幅度明显低于指数基金。

      这其中,在120多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超过63%的指数涨幅的基金只有11只,分别是,中邮核心优选股票、海富通风格优势股票、国泰金牛创新股票、广发小盘成长股票(LOF)、国联安精选股票、华夏复兴股票、银华价值优选股票、光大保德信新增长股票、泰信优质生活股票、上投摩根内需动力股票、兴业社会责任股票、中邮核心成长股票。其最高涨幅大概为88%。

      而考虑到简单加权还是复合加权的问题,实际上,普通股票基金净值上涨的幅度和指数基金净值上涨的距离似乎更加大。

      那么,是不是因为去年指数基金的下跌幅度过快,损失过大,而使得其在整个熊市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波动幅度,股票基金的主动管理是否与指数相比仍然有优势呢?

      答案是有的,不过并不明显。

      同样的1年期和2年期基金净值数据显示。普通指数基金的过去的1年的净值跌幅是平均-26%,最大跌幅是-32%。标准股票型基金过去的1年的净值跌幅是平均-18%,最大跌幅是-31%。

      两者的距离并不遥远。而我们可以预计,伴随着市场指数如果中长期恢复的话,指数基金的魅力或许会更加多的显示出来。而能够战胜市场的基金比例可能还会缩小。

      策略谁人对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基金在本轮反弹行情的净值表现呢?

      除去比如公募基金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现金(5%以上)等客观趋势以外,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投资策略问题。

      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如果把股票基金整体作为一个群体的话,这个群体在市场最低位表现出了强烈的看空意愿。(同时,如果把这个和他们在牛市顶部表现强烈的做多意愿相比,这个效果更加明显)。

      根据天相的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在去年3季度末和4季度末分别达到了67.29%和66.28%的历史最低位和次低位。

      显然,不论是在市场的最底部,还是市场最底部后的2个月内,股票型基金整体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加仓意愿,这个和“低买高卖”的价值投资原则背道而驰,

      而相关信息显示,甚至在政府明确推出振兴经济和稳定股市的措施之后(也就是市场最底部前后),相当数量的基金仍在低位减仓。

      根据国都证券对2008年11月份第一周和第二周统计,基金在那两周分别执行了明显减仓和低位观望的策略。其中11月份第一周,国都证券监测认为,223支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65.73%,相对前周仓位变动-2.09%,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5.00%,相对前周仓位变动-2.22%;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32.07%,相对前周仓位变动-2.46%。呈现明显的低位割肉的表现。

      而在短短4个月后的1季度报表中,开放式股基仓位已达牛市水平。我们在欢呼股票基金及时加仓的同时,也不得不留下疑问——基金的资产配置在做什么?他们真的能整体做对波段吗?

      其次,影响基金投资绩效的原因则是,本轮行情的主要热点并不在大盘股上,甚至基金热衷的大盘股和蓝筹股其实是反弹中表现最差的一类股票。

      一个简单的排名就知道,在1566个沪深股票(长期停牌的除外),基金昔日的第一大重仓股招商银行涨幅排名1349名;宝钢股份1482名;贵州茅台涨幅排名1496名;云南白药涨幅排名1507名;中国中铁涨幅排名1469名;响当当的基金重仓股基本都在上涨幅度最后10%以内。而本轮行情的上涨先锋是低价股、重组股、概念股,中坚力量是强周期股。

      不过,总体看来,从牛市下跌算起,部分消费类股的总体表现仍然是好于市场指数的,这或许可以解读为,部分基金实施的精选个股策略,依然有其相当的价值合理性。

      基金谁人买

      当然,与基金投资的种种特征相比,基民投资基金的热度似乎变化的更快,呈现强烈的趋势效应。

      以2008年11月3日(市场最低位附近),本报基金周刊所做的网上调查——“千八政策底已破,您的投基策略。” 11628人参与投票的基民中,选择暂时观望,不投任何基金 4978人,占到所有投票的42.80%;而不看好任何市场,坚决赎回的基民有2928人,站投票的25.10%。

      两家汇总,有约7成的基民没有在最低位执行任何申购计划,甚至有1/4才谋划着低位割肉。而这期间投资的每一元钱(指股票基金)都会给您在现在带来50%以上的收益。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有22.5%的基民表示愿意在低位不断介入。而且,我们知道,在基金业以及各方面渠道的共同努力下,所谓的股票基金持有人在低位赎回割肉的情况,比例是相当低的。

      但是,我们还是要提醒投资人,当大部分人在上证指数4500点以上买入基金的同时,又何妨在1600点附近再买一点呢。基金这东西,“低了可以买,真的可以买啊!”

      放弃预测底部的侥幸

      当然,或许有很多基金投资人(包括基金经理)可以在当时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感到害怕和畏惧。

      引用我们在2008年11月10日基金投资版上的一段话:

      “让投资者可能有些疑惑的是,即便是有短期压力,在投资上的短期行为,真能给参与者带来更多的好处么?国外市场的压力同样也不小,但是似乎没见到咱们这里那么明显的短线化倾向的。

      巴菲特最新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中,有以下段落:我不喜欢对股市进行预测,我再次强调,我对股市的短期行情一无所知。”

      你真能猜中底部么?经历了这1000点,或许没有太多的人有这个胆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