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基金
    一变十 180ETF大比例拆分
    广发聚瑞股票型基金
    今起发行
    博时基金
    多渠道支援灾区重建
    结构性产品一二级市场同受追捧
    长盛同庆成立 30日内上市
    长城消费:优质股投资机会值得期待
    追高意愿弱 基金开户数再度回落
    富国优化强债
    首日销售近10亿
    基金申购 券商优惠力度最大
    汇添富推出
    上证指数系列活动
    华宝兴业
    推出慈善系列活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结构性产品一二级市场同受追捧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晓婧
      郭晨凯 制图
      ⊙本报记者 吴晓婧

      

      过去2个交易日,瑞福进取持续受到资金追捧,二级市场交易呈现出“异常”火暴的态势。

      5月11日,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上证指数收跌1.75%,而瑞福进取却逆势上涨1.16%,为两市上市交易型基金中表现最好的一只。值得注意的是,就当天盘面来看,瑞福进取早盘时价格曾一度冲击10%的涨停板。当日成交量大幅放大,较之前一个交易日放大了近1倍,成交金额由前期的5000万元左右放大至1.44亿元。

      昨日,上证指数上涨1.49%,瑞福进取更是大幅上涨8.38%,成交量略高于前一交易日。从盘面上来看,昨日大盘震幅较大,但在上证综指下跌之时,瑞福进取依然有4%以上的涨幅,其受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分析人士认为,瑞福进取受到市场追捧可能有三方面原因。其一,今年以来,瑞福进取溢价率不断走低,从年初的30%到40%溢价率逐步下降至10%左右,上周末上瑞福进取的溢价率仅为13.57%,从过往数据来看,现阶段溢价率正处于该基金溢价的历史低位,交易性机会被挖掘的可能性逐步增强。

      其次,上周末瑞福优先的净值已经达到0.907元,接近面值,一旦瑞福优先的净值回到1元,如果市场继续向好的话,那么瑞福进取的净值将会出现大幅上涨,目前市场对于瑞福进取获取超额收益分配的预期,也导致了瑞福进取二级市场受捧。

      第三,长盛同庆发行首日即募集近150亿,包括券商、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在内的机构客户对于长盛同庆兴趣均浓厚,结构产品在一级市场火暴情势也点燃了二级市场的激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产品创新优势外,结构性产品受到市场热捧的另一潜在因素,则在于投资者对股市中期向好的预期。只要市场不发生系统性的下跌,瑞福进取溢价率往上走是大概率事件,长盛同庆溢价交易的可能性也很大。

      由于结构性产品在一、二级市场均受到资金热捧,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开始着手设计类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