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封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既体现着配置金融资源的范围,比如纽约、伦敦配置全球金融资源,同时也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具体效率。第二决定着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全球叫金融中心城市的有近百个,但是真正作为金融中心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不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很大差异。第三制约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从产业结构来讲,金融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高端,金融中心又是国家和地区金融体系状况的集中体现,因此,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从而对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影响着经济金融安全状况。比如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影响很大,但从金融安全角度来讲,在有些地方如北欧、东欧所受到的冲击要比美国大得多,因为美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超强的货币,化解和转化金融风险的能力很强。
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地位。金融中心地位很重要,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就非常重大,而且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国家战略。为什么是国家战略?这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中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无论是从前不久召开的G20金融峰会来看,还是从一系列的全球重大金融活动来看,中国经济金融在全球格局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上升。比如,我们国家最近在全球重大经济金融事务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影响非常大。在全球格局里,尤其是在经济金融事务中,中国必须要增加影响力和话语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扩大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个层面,服务全国,提升国家实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国家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建在上海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接待了很多地方的领导同志,各地方的同志也非常羡慕上海有交易所。其实,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分布在上海以外地方的。通过上市,这些公司筹集了资金,通过完善治理机构和管理,得到了发展,而且,由于这些企业在各地所处的地位,它们的发展又带动了各地产业和经济发展。因此,上交所虽然建在上海,但它是服务全国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服务全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这就是所谓“上海金融中心在上海又不在上海”的含义。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全国的功能就会体现得更完善。
第三个层面是上海自身的转型。上海目前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期,目标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的转型是密切相关的,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对先进制造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上海的转型不仅是上海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起到带动和引领全国的示范效用,所以,上海的转型也是国家战略。以上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是国家战略,三个层面综合起来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
4、当前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当前经济增长。这次《意见》中涉及很多具体的内容,尤其是在市场体系、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和工具的推进方面,这些对于当前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见》中很多内容都直接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比如,要在上海建立服务长三角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市场,这对于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起到直接推动作用。最后是深化改革开放,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意见》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表述。综合上面所说,当前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二、客观评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
——如何看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就、不足和有利条件
现状是我们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起点,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是金融资源的集聚,第二是金融功能不断拓展,第三是服务全国取得实效。这三个方面,我们一般只看重第一个方面。金融资源的集聚当然重要,但集聚之后要懂得运用,要通过金融功能把资源释放出去,体现其功能作用并取得实效。首先来看金融资源聚集的情况,同境内主要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在金融业增加值方面,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GDP比重,上海都是靠前的。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上海也是全国领先的。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聚集程度,在内地是最高的。从金融要素市场来看,上海有5个,这在全球都是最为齐全的。可以说,上海金融资源的聚集已到了一定程度,集聚速度也相对较快。
金融资源集聚后,第二就是金融功能的拓展。从定价到清算、风险管理、金融信息等,上海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第三就是金融服务实效。上海通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全国、带动自身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比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放在全球背景下来考量,尽管从全球角度看,有些指标我们不尽如人意,但是要客观地做具体分析。目前,国际上有两类评价指标体系,一类从宏观的角度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金融规模,包括各种规模指标,二是金融效率,包括市场效率、服务效率等,三是金融安全性,金融中心和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稳定、金融稳定都密切相关,四是国际化程度,包括金融业务、金融组织、金融人员以及金融法制的国际化程度。这一类指标是定性的指标,较难量化。另一类是具体的、甚至可量化的指标,有代表性的是伦敦金融城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有五大指标体系,分别是人才、经营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这五大指标体系又分解为57项具体指标,同时他们运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一是市场本身的各类数据,二是请金融专业人士评价,还有对普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综合起来得出一个评价结果,这个结果在全球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看一下最新的排名,2007、2008这两年,前十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变动不大,而上海2007年是第34位,2008年降低了一位,北京2007年是第47,2008年降到了第51。当然,任何指标都是有局限性和不足,伦敦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局限性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五类指标中没有考虑金融市场的规模,包括市场的市值、交易量等指标,像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值和交易量已经进入全球前10名,而很多排名靠前的城市其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及上海,比如都柏林。第二是时间跨度的相对性,你用50年达到今天的水平,我用10年就达到,竞争力强也表现在我们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你用更长的时间达到的水平。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要重视这些指标,找到自身的不足,切不可夜郎自大,同时也要客观地分析这些指标,不能妄自菲薄。
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比较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国际比较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确实存在不足和差距,有些因素确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是开放程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开放程度上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历史的看待,因为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来看,这里选了上市公司和全球跨境贷款两个指标。从上市公司中外国公司的比例来看,伦敦为19.87%,纽约为13.8%,香港为0.7%,上海没有一家,不过这次国务院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境外公司来境内上市,这会对市场开放有很大的促进。从全球跨境贷款占比来看,伦敦为20%,纽约为9%,东京为7%,上海不仅没有,而且上海跨地区贷款都不行。影响开放程度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因素是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完全开放。不过,我国这几年在对外开放方面也有不少进展,比如股票市场对境外投资人的开放QFII制度,还有金融行业的开放,像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合资券商、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
二是金融体制。伦敦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很看重的指标是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而我们金融管制程度很高,金融机构很难进来,进来后开展业务也不太自由,因此上海在他们的排名中靠后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看到,金融体制和市场化进程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搞市场经济的历史还不长,金融市场风险较高,因此有一个随改革深化而逐步放松行政管制的过程,这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创造条件。
三是发展环境,我们主要问题是与国际惯例相应的法制、税收、信用和监管等环境还很不成熟。
四是人才资源,在国内上海位于第一,但在国际上比较,无论从总量和相对数量来讲,上海都有很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金融人才的结构也不合理,一个是人才层次的结构不合理,我们在产品开发、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金融高端人才非常匮乏,还有一个是行业结构不合理,金融是个大概念,我们急需发展的一些行业人才非常匮乏。以上四个方面,既是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排名的制约因素,也确实是我们下一步建设要努力完善和改进的内容。
4、当前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
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经济持续发展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有的一直保持其地位,有的此消彼长,金融中心影响力的上升、下降背后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实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首先就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多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是金融改革深化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产生了强大动力。这几年,无论从金融行业还是金融市场,我们金融改革都是在加速和深化,比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等,而今后金融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化,这都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是国际格局变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提升地位创造了很好的机遇,中国在这段时间频频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实际上就是要利用好这个机遇。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如何看待目前国际格局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结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因为金融监管不够,金融创新过快,最终导致危机爆发,所以我们要加强管制,放慢金融创新,开放也不能过快。另一种结论认为,我们要利用好这次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协调好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国家最近出台的一系列金融发展的政策以及积极参与国际一系列金融事务来看,都体现出中国正在利用当前的机遇加快金融业的发展。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加快金融创新和改革的步伐呢,因为我们同美国是有差异的,主要有三个差异:一是金融发展阶段不同,美国金融业高度发达,甚至过度,有些产品和工具脱离了实体经济,这次金融危机也说明了这一点。而中国金融发展不足,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中美两国金融业都跟实体经济脱节,但是是脱节的两端。二是金融体制不同,美国金融运转这一套制度基础是有优势的,尽管美国出现了危机,但美国的金融市场以及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会马上有根本性改变,不过美国有些产品和工具缺乏监管,所以他们要加强金融监管,但中国是行政管制过高,不利于金融发展。三是金融开放程度不同,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性市场,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而中国开放程度很低,这次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不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利弊同时存在,我们也因此没有得到太多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机会。这三个差异决定了这次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为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创造良好机遇。这次国务院出台《意见》实际上就是对当前的一个最好回答,即中国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没有停止。
四是上海已经形成和具备的现有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过程,上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即市场齐全、机构众多、人员素质较高。此外,金融发展环境也不断优化,上海有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比较优势,同时,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进一步加快,也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抓手。
三、科学确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
——如何分析国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的表述
国务院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表述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表述含义很大、含量很足、内容丰富,如何把握好这个总体目标的表述,我做几点分析。
1、关于目标阶段性分析。首先,这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十年左右的中期目标。其次,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性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国务院意见关于在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节点要求,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吻合,突出强调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最后,目标的阶段性也说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地不断推进。
2、关于目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种提法在国家层面是第一次提出,这里面包含了三个重要相关因素:经济实力、本币国际地位和国际金融中心,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有非常强的相关性。
首先,显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过程,也不是主观的愿望,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关因素共同起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本国经济实力和本币国际地位,孤立的、静止的看待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是不全面的。
其次,符合历史发展的进程。从经济实力强大,到本币国际地位提升,到国际金融中心建立,这一过程也符合历史上已经建成的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规律。这里举两个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例子。一是伦敦,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英镑地位逐步提高,1870年后英镑成为国际主要通货,与此同时,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确定起来,而伦敦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又进一步提升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和货币地位。二是纽约,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崛起,经济实力开始强大,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随之确立,尤其是纽约金融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又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国的经济实力。
最后,有利于把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进程。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实现经济实力、人民币国际地位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三者的良性互动。当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的时候,我们不能丧失机会,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同时,通过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有利于巩固人民币国际地位和我国的经济实力。此外,这个目标也实际上确定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民币中心。如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国务院已经同意在上海和广东四个城市试点,目前,我们主要是立足于通过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其实,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言,这项试点还有更大的意义。这会对促进上海金融市场在人民币支付清算和市场交易方面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这点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非常重要。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贸易结算,第二阶段是交易计价,第三阶段就是成为储备货币。随着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逐步扩大,必然对人民币的持有、清算和保值提出需要,相应的就要求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使境外人民币能够回流到境内获取收益,如此又进一步提高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如果人民币既能用于贸易结算,又具备清算和交易的功能,而且还能够通过资产管理进行保值,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会不断增强。因此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开展一定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相吻合,两者之间是良性互动的,最终都会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当然,把握好推进进程还要注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不能超越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本币国际地位,没有国家经济实力支撑,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3、关于目标中五个具体指标的分析。在总体目标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五个具体的指标。第一是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第二是各类金融机构体系,第三是金融人才资源体系,第四是法律法规体系,第五是金融发展环境。
四、认真把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
——如何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和重点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前段时间,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曾提出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工作思路叫“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即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争取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和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当然这次国务院《意见》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任务有了更全面、系统的阐述。
1、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首要和核心内容。这次《意见》中明确提出,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过去,大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点的理解不太准确,要么过于狭窄,以为上海搞金融中心就是聚集交易所,要么过于宽泛,以为就是拉所有的金融机构到上海来。准确一点讲,对金融市场体系可以做一个表述,金融市场体系是围绕金融市场而形成的金融服务体系,而金融市场中资本市场又处于最重要地位。通过一个图(见图1)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市场体系中各个要素关系。
图1:金融市场体系中各个要素关系
■
为什么说金融市场体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首先市场体系是金融体系中的主要内容。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是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体系,以我们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为主体,一个是金融市场体系,一个是金融机构体系,三个体系中市场体系是中间环节。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是国家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法律以及行政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和监管,金融机构体系主要面向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市场体系在三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没有市场体系,就无法运用经济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金融监管也就失去了基础。金融市场越发达,金融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就越健全,传递渠道就畅通有效,影响力就越大,比如美国有强大的金融市场,因此美联储的影响力就很大。与此同时,没有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也无法很好地为客户服务,没有办法进行资产和风险管理。因此,市场体系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环节。此外,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性还在于,市场体系是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市场体系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市场体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方式;市场体系是金融中心服务全国的有效平台。最后,还想强调一点,将市场体系作为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立足实际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的时候是受到很多地域限制的,而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也是立足我国金融体制的现实选择。
2、“先试先行”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途径。为什么要“先试先行”。因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其现状同国际上成熟发达的金融中心也有很大差距,既要不断破除旧体制、旧机制的束缚,又要不断追赶国际发达水平,就只能而且必须要“先试先行”。在哪些方面“先试先行”。一要率先深化改革,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关键是要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让市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市场运行中的主导作用。二要率先扩大开放,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因为开放才能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开放才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但开放又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哄而上,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要承担率先的任务。比如允许境外公司在境内发行债券股票,支持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率先扩大开放范围等。也要支持境内机构走出去。三要率先推进创新,关键是以金融市场、金融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我们的金融服务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必须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四要率先做好服务,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全国服务产业和企业的能力。我们的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体现在多方面,如企业发展、产业的升级、结构调整、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等,举例说上海航运金融,我们调查过,上海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上海在航运金融方面发展却极其不足,主要是因为我们服务水平不高,业务流失到境外,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五要率先完善监管,监管要贴近市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监管手段和方式也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健全和完善。如何做好“先试先行”。“先试先行”既要积极稳妥推进,又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我认为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任务,也是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是因为监管不够,这当然有道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恰恰是美国货币政策长期人为维持低利率水平,造成了房贷市场虚假繁荣,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行政干预造成的。三是认真学习借鉴,因为别的国家金融发展比我们成熟,这里,先行先试也包括向境外的借鉴和吸收。最后要立足本土实际,循序渐进。
3、“优化环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环境是个综合体系,大的概念其外延可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需要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即法制环境、信用环境、人才环境、服务环境、政府管理等。这次国务院《意见》将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极其重要性。这里重点谈谈以下内容:
一是法制问题。这又包括法律制度和执法两大方面,就金融法律制度而言,我们是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法制是最基础的,只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使金融市场具有持久的生存和维系能力,因为金融资源交易的实质是一种产权制度的具体体现。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有国际上认可的法律体系。不少外国朋友在谈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时并不问交易规模有多大、机构有多少,而是问法律制度如何,因为他们认为,制度健全,基础就很好,如果有其他条件配合,规模自然可以上去,机构和其他参与者都会来的。相对制度条文来讲,执法更具有现实性,没有执法,法律就是一纸空文。因此,《意见》提出要建立公正公平高效的金融纠纷审理、仲裁机制,探索建立上海金融专业法庭和仲裁机构。同时,金融税收制度也非常重要,与国际上成熟的金融中心相比,我们的金融税收还缺乏竞争性。
二是信用环境问题。金融的核心其实就是信用二字,有信就有用,无信就无用。没有信用,金融就没有了。与上海金融中心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相比,我们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当前要按《意见》的要求,重点是加快以金融统一征信平台为载体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三是监管环境。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在率先金融创新、金融改革、金融开放的同时,必然要求完善和改进金融监管,金融市场越发展,就越要加强监管,二者不是对立而是促进的关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就是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金融监管不断强化和完善的过程。但这里必须说明的是监管和行政领导不是一回事,行政领导意味着统一体系内的上下级关系,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这是我们计划经济体制内较熟悉的。而监管和被监管不是上下级关系,是在市场上履行不同的职能,是平等的关系,金融改革就是让各类市场主体发挥作用,因而市场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权利和责任。比如说交易所、商业银行、各类金融公司为满足市场需要,就有开发金融产品和工具的权利,但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必须接受监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就是市场主体不断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在放松行政管制的同时,金融监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因此《意见》提出了要建立“贴近市场、促进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平台和制度。”
在环境中,人才环境极为重要,因为人才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资源,《意见》中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五、努力形成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合力
——如何运用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合力的构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大体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类,如何运用好硬实力和软实力,这就是一个巧实力的问题,巧实力就是指运用和平衡好硬实力和软实力,把两者很好结合起来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上都要下工夫,在软实力上举一个例子,全球金融领域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和金融中心密切相关,纽约的《华尔街日报》、彭博咨询,伦敦的《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等,上海还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咨询媒体。
2、形成合力的主体。合力是由各类主体形成的,包括机构、市场、投资者、媒体、政府等,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定要逐步让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各自职能定位,发挥各自作用,有效协调运转。
3、政府主体的作用。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模式上,有完全靠市场演进的,也有靠政府推动的,这取决于金融中心所依赖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基础。但从新兴的金融中心看,大都采取了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其中,市场是基础,政府推动主要是战略规划、法律制度、环境创造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发挥重要作用,这次国务院《意见》已经表述了一个很好的构架。即在国家层面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与此相应《意见》也对地方政府如何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就能更为有效推进。
为贯彻国务院《意见》中对上海市政府的要求,市政府已经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涉及地方政府职能的工作作了统一的部署,各部门、各单位正在抓紧具体落实。
(根据作者在一次会议上所作报告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