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金融·证券
  • 8:专版
  • 9:焦点
  • 10:观点评论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5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KODA案件纷争再起 “受害者”难觅懂行律师
    上海银行
    发母婴之家联名信用卡
    东亚银行(中国)
    推留学金融专项服务
    “吸金王”产品KODA风险揭秘
    平安银行保险信用卡上市
    招行发布
    “一金通”黄金系列产品
    买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三看”
    平安银行推全球快速汇款
    异地车祸出险理赔 聚焦赔偿标准纠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吸金王”产品KODA风险揭秘
    2009年05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金苹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近期媒体轮番报道的部分外资银行向内地客户销售累积期权产品——KODA,导致数位千万富翁变成“负翁”的新闻已经为众多投资者所熟知。记者采访银行业内人士发现,与其他银行理财产品不同,属于金融衍生品的KODA由于其复杂的设计等原因,暗含巨大风险,其盈利和亏损机制都值得投资者好好辨识。

      产品结构决定可能亏损巨大

      KODA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产品?招商银行南京分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胡燚分析了KODA的特性。KODA的英文全名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银行在把这些产品推介给客户的时候,通常会指定一个行使价,客户在投资期间内,可以用这个行使价来购买比现价低的股票。

      举例而言,C股票的目前价格是10元,合约规定行使价是20%折让,也就是8元,3%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1年有效。也就是说,即便C股票目前股价为10元,在未来一年中,投资者有权利以8元的价格逐月来累积购买其股份。但是,一旦该股票的价格超过了10.3元,合约就终止了,投资者无法继续买“打折股票”,其收益也就被锁定。这也就是很多人说KODA收益有限的原因。

      另一方面,一旦C股票的股价跌破了8元,假如此前的合约中规定的购买频率为按天计算的,那么投资者则需要在股票市值已经低于8元的情况下,依然以8元的价格每天买入双倍的C股票,直至1年的合约期满。这也就是说KODA为何“风险无限”的缘由。

      胡燚解释,要想通过KODA获取高收益,前提条件必须有两个:首先是挂钩股票的价格会一直向好,也即KODA相当于是一个看涨期权。另外,股价的涨幅必须在一定的区间内,以上述例子为例,股价必须在8-10.3元之间浮动,投资者才可能每月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来累积C股票的股份,最终来获取其中的差价。

      如何规避KODA投资风险

      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类似KODA的产品,并非只有在香港的外资行的私人银行才有,内地的某些私人银行,其实也可能会给客户提供类似产品。因此内地的私人银行客户,也应该在投资中多留个心眼,防范风险。

      据悉,某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目前也有类似的产品在发售,唯一不同的是,该产品中没有包含杠杆,也就是说,仍以前文C股票为例,一旦股价跌破8元,投资者必须按照合约规定,在固定的时间频率内以8元的价格来购买同样数量的股票。

      虽然说没有杠杆减少了其中的风险,但是投资者仍需注意,一旦跌破行使价后,自己要面临的亏损风险。

      总体而言,面对KODA时,投资者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据记者了解,很多去香港投资的内地投资者,大都不了解KODA的本质。客户经理在推介的时候,也会告知其这是一个“存款产品”。而且这个产品还可以优惠价买股票,很多人就是在稀里糊涂之中和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才会购买KODA。因此,当你遇到这种天上馅饼似的“打折股票”时,请立即提高警惕,这可能就是另外一款KODA产品。

      其次,即便投资者了解到某产品为KODA产品后仍想投资,那么也需要为自己的投资再找点保障。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从理论上讲,KODA作为一种期权,其风险是可控的。作为看涨期权的KODA,在其发售的条款中,是否可以有其他相反方向的期权可以选择,以控制自己的风险和亏损程度。比如购买KODA挂钩标的股票的看跌期权,就可以有效固定成本,减低损失。

      此外,投资KODA,投资者前期投入的资金其实是一种保证金。而且据了解,由于各家银行的规定不同,该类资金在合约金额的占比也有所区别,“而且这个比例的规定,与期货的保证金规定不同。期货是标准化合约,一旦保证金不够,就可以强制平仓,也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风险。”但是KODA的这一比例,大多是银行根据合约中规定的杠杆和挂钩标的的波动率测算出来的,并不是一张标准化合约,投资者也无法提前终止合约,“因此更像一场投资者与银行的对赌。”因此一旦觉得要投资KODA,投资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承受力,确定这一点后再入市,才不至于在风险和亏损来临时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