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金融·证券
  • 8:专版
  • 9:焦点
  • 10:观点评论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5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观点评论
    看来美国银行业
    果真“压力过度宽松”
    金融中心实质就是货币主导权
    IMF对穷国抬高门槛
    眼下上海宜在利益和共同发展中取得平衡
    特里谢一句正确的废话却回味无穷
    上海的四大“软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来美国银行业果真“压力过度宽松”
    2009年05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志明
      ⊙陆志明

      

      借市场回暖之际,重开IPO以舒缓在金融经济危机之下的资金运转困境是每个上市公司的愿望,更何况是仰赖美国政府鼻息,且同时深受美国政府监管限制的各大银行巨头们。仅在5月11日一天,美国就有多家银行宣布了总额逾70亿美元的股票增发计划。不少银行都把尽早归还政府注资以重获“自由身”作为增发股票的理由。

      然而金融市场显然并不认同美国银行业的做法,周一与周二两天银行股均现大幅下滑趋势。周一当天,美国银行股全线暴跌,一些当天宣布增发消息的银行跌幅接近两位数,花旗和富国等行业巨头也大幅走低5%左右;周二银行类股再度令市场受压,美国银行跌68美分,至12.26美元,跌幅5.3%、纽约银行也下跌1.12美元,至28.43美元,跌幅3.8%。

      虽然美国金融市场在最近几个月以来涨幅已经超过30%,而美国银行类股票在一季度盈利超预期的催动之下也表现出强劲的走势。但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宏观经济仍处于下滑放缓、尚未触及最低点之际。虽然部分经济数据出现好转,如消费数据上行2.2%,房地产开工数据超预期,但表征整个宏观经济走势的数据仍然处于较大降幅态势,如美国GDP一季度增幅下行6%以上。

      目前金融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除了宏观经济回暖以外,恐怕在更大程度上与市场自身的超跌反弹要求有关。如果金融市场过于萧条,那么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资银行均会面临巨大的亏损困境,再加上前期金融市场快速下跌积累的技术回调冲动,金融市场出现反弹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样的反弹幅度究竟多少是适度的,这恐怕是要随着经济基本面与金融市场本身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的。

      也就是说,如果在反弹过程中,经济基本面大幅好转、金融市场得到充分呵护,那么反弹就会继续持续,并随着经济的彻底好转而反转;如果经济基本面未能如预期中大幅好转、而金融市场却因相关机构的操作出现打压态势,那么反弹就可能难以为继,甚至出现掉头下行的趋势。由此可见,金融市场的反弹,并不是按照既定的趋势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

      美国银行业在此前一季度的超预期盈利,实际上主要来自于直接或间接的政府援助,其实际盈利增长点——个人消费信贷与企业信贷并未出现明显的回升迹象。从这个角度来看,近期银行股的大幅走强,不过更多体现了市场投机力量的作用而已,并不具备真正长期稳健的增值空间。曾因准确预测银行业巨亏闻名的分析师惠特尼就表示:银行股目前处于高估状态,之所以不少银行第一季度的业绩好于外界预期,是要归功于政府的援助。

      更何况,从目前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来看,复苏徒具表征,真正好转的迹象并不显著。此前应景性质的压力测试结果,被多方媒体指责为“压力过度宽松”,如《华尔街日报》载文说:美国政府的银行压力测试应该得B-,其对银行组合贷款风险和房地产信贷市场的预测过于乐观。事实上,如果银行压力测试是基于比较乐观的前景预期,那么压力测试的意义何在?就压力测试本身而言,主要考量的是在极端恶劣情况下,美国银行业所要面临的最困难的前景分析。

      再说,美国银行业增发的理由也殊为可笑:增发融资以向美国政府“赎身”,从而获得自由派发高薪的空间。如果在美国政府监管如此严密之下,美国银行业依然不能坚持职业操守,为当前最大股东和债权人——美国政府利益服务,尽早摆脱次贷危机的阴霾,那么金融市场投资者也不难推测,其再度增发融资之后会将所得资金实现高薪派发,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层的内部分配行为。

      换个角度来看,美国金融市场虽然有所回暖,但是反弹的根基未稳,此时尤其需要金融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呵护。如果相关监管机构不能就美国银行业的密集增发融资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监督,那么金融市场可能会再次出现大动荡。这对美国金融市场本身,乃至宏观经济的复苏,均有着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