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对“出处”的释义是:曾经真实地发生在某处的事或客观存在的物,因为它们一次或数次地真实发生或一件或数件地客观存在,所以对了解过这些事或物的人形成一种心里暗示效应和思维认识上的依赖性,使得“某知情者”对以后在同一处所所发生,性质已完全不同的事和出现的物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书画“傍出处”造假的具体方式有“真出处”与“假出处”的两种区别,此次先说前者。
“傍真出处”,是指造假或售假策划者利用最有可能让人确信的某真实地点或人,为书画伪作的顺利抛售而实施的“阴谋”活动。其实这不论对造假者还是鉴藏家都是极具挑战性:前者的难在于操作的“圆满性”,后者的不易则是时时都不能“忘乎所以”。
笔者把近几年亲身经历的属于“傍真出处”造假和售假情形的总结如下:第一,在国家级美术馆或博物馆以举办某藏家藏品展或某名家作品特展等名义,让伪作堂而皇之地公开露面,从而唤取公众对赝品的认同;又或把署名某名家一定数量的伪作集中在一起做小范围的内部展示,同时举办所谓的“学术研讨会”,并邀请书画界的一些看不出真相的专家到场;或约请某媒体记者撰写文章,发布关于该“学术研讨会”的新闻,制造“正面”舆论。第二,以圈内俗语所说的“埋地雷”方式,将某已故名家的伪作有意“安放”(或现场施作)在与名家或家属或生前亲朋好友家中,等待主动找上门来的“冤大头”。说来也许不会令每个人都相信,笔者本人就多次险些触“雷”。第三,打着“海外回流”的旗号以吸引买家。自内地书画市场价格走高后,形成国内的艺术品价格总体上超过海外,海外的藏品有部分转向内地销售的趋势。不料这也成为海内外不法商贩的可乘之机,如今在各地的书画拍卖会上,常常会有对某些拍卖品被作了“海外回流”的“特别提示”,经营者的言外之意无非是说那些拍卖品的“地道”,实则是真品于否与“海外回流”根本上就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属于上述第一点性质的一个案例,就真实地发生在1999年底。我国南方某大城市的一家国家级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傅抱石作品特展》。自从笔者在展厅看到那么多署名傅抱石的,却系疑伪画作以后,至今都未能释怀。当年国内也有多家媒体披露了此事件,刊发在2000年2月26日《美术报》第八、九两版的,署名东方君的一位记者采写的质疑该次画展的文章非常详尽到位,建议大家可找来一读。图1是一本美术类刊物为介绍该次展览的“盛况”而登载的众“傅抱石作品”其中之一的题为《丽人行》长卷画作片断。图2是笔者特地从北方某拍卖行1996年秋季上拍品(最后成交价为10780万元)中取样到的同一署名名家的同题材真迹作品的对应局部,相信通过对它们进行真伪性质的比较,能加深大家对本文所论述问题的认识,并引以为戒。
辨识“傍真出处”的成品其实最简单不过了,就是要排除“真出处”对鉴定工作带来的心里影响,让鉴定工作回到最至关重要的原则与正确的立场上来,即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只能针对被鉴定作品的本身作客观严谨的分析与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