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大全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1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亚洲市场复苏最快
    五月当代艺术纽约拍卖表现平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亚洲市场复苏最快
    2009年05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曾梵志《无题NO.10》
      王沂东《少女与幸福鸟》
      ——香港佳士得专家张丁元答记者问

      今年2月开始,艺术市场出现了比较强烈的反弹

      亚洲整体市场复苏会是最快的,下一波的上涨会比上一波更强有力

      藏家选择作品必须关注3个指标:独特性、完成度、代表性

      ⊙本报记者 邱家和

      

      今年5月24日举槌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其“亚洲当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艺术”部分一如既往地推出夜场和日场专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香港佳士得国际董事、“亚洲当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艺术”的主管张丁元。

      他强调,从今年2月开始,尽管全球经济状况还比较糟,但拍卖记录如圣罗兰专场的拍卖结果,却已显示了艺术市场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从那时到现在,艺术市场显示了比较强烈的反弹。日前纽约佳士得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的业绩,成交率是91%,成交价格过百万元美金的拍品逾30件,总成交额达9300万美元。这显示艺术市场的拍卖成交已经反弹,正处在往上爬升的阶段。说到未来的趋势,他认为亚洲市场藏家比较稳定,有成长的潜力,因此亚洲整体的市场复苏会是最快的。下一波艺术市场的上涨会比上一波更强有力,这是普遍的看法。

      

      市场的主流部分不会变

      这次佳士得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中对中国艺术家的宣传重点还是蔡国强、曾梵志、刘野等,为什么?

      答:随着经济的变化,市场也在变化,但这些艺术家还是主流。我们选择拍品和确定估价时,对作品的尺寸、品相和创作年代等因素都会加以考虑。如蔡国强的作品,在国际上颇受重视,他把中国人文的观念用西方的艺术语言来转换。如其作品《再建柏林墙》用火药来表现当年的柏林墙,与他的《延长万里长城一万米》很相似。这样的作品,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会受到关注,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平均来看,全球的艺术市场都有所调整,但影响大的是这些当代艺术家近期的作品,而他们的早期作品并没有受影响。去年秋拍有的作品流拍后马上就有人打六七折买走,可件其市场稳定性,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次拍卖中,日本和韩国艺术家都有比较重要的作品上拍,这是否反映了亚洲拍卖市场的新动向?

      答:也可以这么说。价格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买家对作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支持艺术品的价格也就越来越高。这是市场资金背后的力量。无论是日韩作品,还是印度作品都是这样。对质量的考量,买家越来越重视,这也是今后的趋势,会成为对艺术品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关注独特性、完成度和代表性

      请谈谈你对今年整个艺术品市场,包括拍卖、博览会以及画廊销售的看法,对当代艺术的藏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我接触到一些特殊的例子,说明作品的独特性越高销售就越好。同时,质量的细节也受到藏家的重视。当代艺术是国际化的,在国际性的拍卖场上买家会比较。加之现在资讯开放,在比较中越是独特的作品越受欢迎。这对画廊是这样,对艺术家是这样、对藏家也是这样。藏家要关注三点:一、独特性,只属于艺术家个人,体现了创造性,决定了重要性;二、完成度,包括艺术表现方法的成熟与作品的品质;三、题材在市场上的代表性,或者是认可度。

      

      “20世纪中国艺术”部分中,常玉的《猫与雀》是否是夜场中估价最高的作品?

      答:常玉的作品本来就少,价格高。这一张更是在1993年苏富比的拍卖中拍出高于同类作品两到三倍的价格。这就是“现代中国的文人画”。从作品的图式到上面的题词,都选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体现了中国文人画自然和谐的精神追求。可贵的是,这是精神性的而非形式的追求,艺术家希望回归到中国传统的本质,所以在当时就会拍出那样的高价。

      

      请问林风眠《立体静物》的估价与赵无极的《风与尘》和《我们俩》的估价为什么明显不同?

      答:林风眠的这张画比较特别。他在欧洲时想开创现代水墨的新风貌,采用立体派的造型、野兽派的色彩,是他创作道路的转折点,也是对中国绘画后进的重要启示,给后来的赵无极、朱德群、刘大羽等开拓了发展空间。而且同类的作品很稀少。至于赵无极,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欧洲发展,1956年起脱离西方艺术家保罗·克利的影响,开始“甲骨文”系列,融入中国传统的山水和文字。这与中国传统强调的“书画同源”一脉相承,得到艺术界的认同,使他跻身于世界美术的范围,成为第一个进入世界名人录的中国艺术家。另外,他创作的当年仅39岁,可谓“当代艺术家”,作品具有完整性、独特性、代表性,可以长存于美术史。

      

      好机会可遇不可求

      最近,“20世纪中国艺术”领域接连出现了一批新露面的重要作品,对此你怎么看?是否意味着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对买家有何建议?

      答:这次拍卖的作品中,《立体静物》、《风与尘》、《猫与雀》也是新露面的。这对有经验、有追求的藏家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大作品在拍卖市场露面有10到15年一个周期,长的达50年一个周期。这样的作品对藏家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术馆的收藏,讲究关键的藏品;私人收藏也是如此。对藏家而言,最难得的是,当这样的作品出现时,收藏家是否能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关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