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盘延续了4月以来的一贯走势:总是回档之后奋力拉起,一创新高马上就陷入滞涨局面。全周上证指数高低落差112点,波幅比上周减少约1/4,成交量也比上周萎缩约16%。除此之外,本周创历史新高的个股家数急剧减少到6家,唯有创1664点以来新高的个股家数仍与上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上周为379家,本周为388家。
从上述市况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上涨欲望依然强烈,但挑战高价的能力与胆量大幅减弱。每当上涨遭受的抛压过大,市场的能量不足以消化抛盘压力,或者上涨时成交量无法有效放大时,市场就只能借助于下跌来进一步萎缩成交量,或吸引新的买盘介入,以此来获得上升动力。这一现象表明,始于1664点的行情,已度过了增量资金推动和价格推动阶段,市场的价格已不再像几个月前那样具有吸引力,进入了心理和成本推动阶段。这是近几周市场给笔者留下的最深印象。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结构性因素就是:经过半年多的炒作,许多股票已经翻倍再翻倍,无论从现实的估值角度看,还是从长期平均盈利水平看,都已不低。价值吸引投资。相当部分的个股已基本丧失了价值吸引力。而一些大盘蓝筹股从行情发动以来,始终处于垫底状态,涨幅明显落后大盘,估值也明显处于低位。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无论从比价效应还是从历史经验看,大盘蓝筹股都没有理由不补涨。沪深股市历史上的每一波大行情,大盘股的涨幅总是会超越大盘。本次大盘蓝筹股明显落后大盘,在相当程度上已属“特例”。而且从比价效应看,低估值品种不补涨,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不提高,一些已经过大幅度上涨的个股就越发会显得股价过高。因此,大盘蓝筹股补涨既是许多投资者、尤其是主流机构的一种强烈的冲动与欲望,也是大盘以及相当多的个股进一步上扬所必需的。
但另一方面,目前无论是宏观经济背景还是市场环境,都不具备大盘蓝筹股大幅上扬的条件。就宏观经济来说,笔者已说过,所有的超大型公司本质上都是一种GDP公司,它们的优越表现需要借助宏观经济的上佳表现。就市场环境而言,目前的市场已和过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过去每一波大行情大盘股都有上佳表现,主要原因是过去市场的集团资金主要靠游资、热钱、融资。它们平时不在股票市场上混,只有到大行情来了,才急匆匆地赶到市场中来。对这些资金来说,快速建仓,快速盈利,快速撤退是第一要务,因此,每次进场总是以大盘股为首选目标,因为只有大盘股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场内机构包括券商、基金、私募、投资公司加上散户资金已经牢牢地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即便有一些具有游资和热钱性质的短线资金进场,所占的比例也已不高。当市场的主体资金就是长期驻扎资金时,快速建仓也就不再是第一要务了。而大盘股,我们知道,是要大炒特炒才会真正涨起来的。靠今天你看好买一点,明天他看好买一点,在大多数时间里,除了消耗市场能量外,不会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况且目前市场的资金量和胆量都还不足以支持大盘股真正地炒上一大波。
大盘股不涨,许多个股继续炒作就会显得过于孤军深入;大盘股要涨,需要市场有更多的底气和更多的增量资金,在没有这种条件的情况下,许多资金转向大盘股,其结果只是消耗市场能量。这就是当前市场的矛盾之处。目前看来,这对矛盾还缺少破解的条件。只要这对矛盾不破解,市场依然会缺乏上升动力,依然会重复地出现4月以来创一个新高就回档一次的走势。
从形态目标来看,上证指数2800点左右是一个重要位置。
首先,从6124点到1664点,下跌了4460点,其0.236的黄金分割位在2720点,同时,从3786点到1664点,下跌了2122点,其0.5的黄金分割位在2725点,这是一个重要阻力位。
其次,从1664点开始,第一波上涨点数是436点,第二波上涨点数是588点。根据波段递增法则计算,第三波的目标大体上会在2770点到2830点之间。
其三,2007年1、2月上证指数曾在2540点到3000点之间做过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且整理中的换手率超过100%,该整理区域的中值大约在2800点。这是沪深股市从2005年以来一个最重要的价值中枢。它既构成了一种价格吸引力,吸引市场朝这个目标走;也构成了一个重要目标价,在这个价位上下,市场不可能没有一些重大变化。下周是一个时间窗口,谨慎操作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