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5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屡创新高 屡引震荡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双轮驱动”才能减少大盘震荡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5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控制仓位仍能险中求利

      大盘难以大幅回档的玄机

      李志林(忠言)

      5月以来,指数虽上涨了200点,但市场的活跃度和赚钱效应远不如前几个月,大盘的走势可以用“战战兢兢”四个字概括。但我认为,控制好仓位和品种,仍能险中求利。

      第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在1至4月投资增长30.5%、M1增长17.48%、M2增长21.95%、财政收入下降13.6%的情况下,4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3.5%,降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7.3%,比上月8.3%低1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占中国经济约四成比重,显示中国经济走势仍不容乐观。4月出口同比降22.6%,今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这是30年来首次。有鉴于此,经济增长“保八”只能依赖于投资和消费的进一步加大。这便是本周股市尤其是权重股走势一波三折、频频跳水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在冲击2500点、2600点整数关时,大盘权重股连续放量上攻,造成了指数虚涨、多数股票下跌的情况。市场上开始流行“大盘股不是补涨而是唱主角”、“市场风格正在转换”、“后5·30行情即将重演”的舆论,加剧了人们对市场将失血、大盘将见顶的忧虑,导致题材股普跌,大盘股被迫后退。

      第三、到了2600点上方,市场对IPO众说纷纭。新股发行改革方案何时公布?至今未有明确的说法。重启IPO究竟是在2800点还是在3000点?谁都无法预测。这很可能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大幅调整的不确定性,是行情变得越来越犹豫不决的最大因素。

      第四、按照我总结的中国股市的“冬播春收”理论,每年元旦前“冬播”的股票,5月底前是最佳的“春收”时节。因5月28日起为“端午”假日,5月份仅剩8个交易日,下周即为5月的收官之周,不开新仓、见好就收的谨慎情绪势必会蔓延,震荡必然加剧,尤其是拉升权重股时。

      但市场仍有震荡中走高的动力。第一、每周都有一两项刺激经济的利好出台,政府的信心和决心比投资者更大,给予市场良好的预期,股市不会见顶;第二、4月M1增长17.48%,表明流动性仍然充裕;第三、大盘未放天量,中小盘题材股和大盘股均未重现“5·30”和“10·16”时的疯狂,市场市盈率仍为23—25倍,属于牛市启动时的合理估值,后市即使狂拉大盘权重股出现波段见顶回落,也绝非今年的行情见顶;第四、大盘在2500点和2600点上方均连续收盘5天,2500点平台盘得较扎实,且每天盘中都有轮番调整、洗盘,显然是为再创新高蓄势;第五、指数高于年线近200点,高于5周线100点,并站立于多条均线之上,上升趋势保持完好,趋势投资者将继续做多。因此,大盘仍有收复去年5至8月2500点—2800点箱体的能力,只要控制好仓位和品种,投资者仍有险中求利的机会。(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大盘难以大幅回档的玄机

      王利敏

      从1664点上涨至今,大盘涨幅已近1000 点,虽然看空之声不绝于耳,但大盘依然犹犹豫豫地不断向上。随着指数越走越高,担心行情见顶的投资者似乎越来越多,但行情仍然没有结束的意思。其中奥妙究竟在哪里?如果仔细研读近期资金面上的一些数据,或许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研判。

      来自中登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骤然多了起来,达到2000多万户,其中卖出者明显增多。持仓A股的账户较上周减少了33万户,为近5周来首次下降,同时A股账户的持仓比例也有所下降。这些数据表明,经历了大熊市煎熬的众多老股民目前正在采取越涨越抛的策略。

      老股民抛得越猛,指数却涨得越高,这些筹码究竟去哪了呢?最新数据显示,上周沪深两市新增A股账户29.69万户,较前一周剧增31.9%;新增基金账户3.69万户,较前一周大增19.5%。说明在老股民纷纷减磅之时,新股民、新基民正在蜂拥入市,直接或间接地接走了筹码。据上周媒体报道,随着行情走高,各机构持有的流通股数量已增加了5.91%,自然人的持股量则从先前的51.29%降为45.39%。这些数据表明,相当多的散户筹码已经流入机构的囊中。

      由此可见,在新股暂时没有开闸的情况下,有限的筹码正在从众多老股民的手中源源流入新股民和机构的手中。耐人寻味的是,与正在源源流入的资金相比,筹码正在成为稀缺品。所以,短期内筹码和资金较量的天平明显在向后者倾斜。

      从供应方面看,创业板征求意见稿尚在征询过程中,估计真正开闸至少要到8月份以后。即使创业板开闸,由于上市量有限,恐怕难以改变筹码稀缺的现状,为了保证创业板成功推出,估计IPO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重启。

      资金方面则显得极为充裕。据报道,在4月份最后三个工作日有4只基金(其中3只为偏股型)获得批准后,5月份以来又有8只基金(其中7只为偏股型)获准发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基金销售升温,节前发行的长盛同庆分离式基金居然需排队申购,认购一日即告罄,发行量高达150亿元。所以,随着赚钱效应的蔓延,新基金的增量不容低估。另一方面,业界关注的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本周已获得证监会批准,门槛为100万元,6月起将开闸,在股市稳步向上的背景下,这又是一支强有力的入市“后备军”。

      综上所述,当不少投资者看到大盘涨了千点赶紧落袋为安之际,却有许多此轮行情还没有赚过钱的人正在跑步进场,正可谓“有人辞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尽管两者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如果我们不是看日K线上从1664点涨到2660点这一段,而是看从6124点跌下来的那一段,也许会明白,目前正在跑步进场者未必没有大智慧。(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从工信部限产钢铁说起

      桂浩明

      最近工信部发出通知,要求各钢铁企业限制产量。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央政府机关对一个大宗商品发出限产令是罕见的,对此,人们显然不应仅仅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而是要想得更深一些。

      今年以来,在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逐渐回暖的迹象,年初国内钢材价格曾连续上涨。但好景不长,进入3月份后,钢材价格再度下跌且势头很猛,导致钢铁协会惊呼:钢材价格已经跌到了1994年的水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信部发出限制钢铁产量的通知。

      国内钢材价格之所以走势很差,与行业集中度低、一些中小钢铁企业无序竞争有关。由于国内钢铁产能很大,加上生产企业大都希望扩张,因此不管市场需求如何,产量一直压不下来,以3月份平均日产量推算出来的年产量将达到5亿吨以上,超过去年的水平。现在国内对钢材的需求明显低于去年,因为价格上的因素,时下国内的钢铁制品在国际上严重缺乏竞争力,当月中国成了钢铁净进口国。不严格控制产量,势必导致竞争更加无序,引发全行业亏损。事实上,股市对钢铁行业的现状是有所反应的,钢铁股的估值一直被定得较低,即便出现反弹,也是难以持续的。严格控制钢铁产量能避免盲目竞争,让价格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相关企业也能避免亏损。但此举势必会导致部分产能闲置,钢铁股的低估值格局也将继续下去。

      以上是从钢铁行业的角度来说的,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人们发现的显然会更多。同样的产量,去年产品能够卖高价,今年低价还卖不动,这说明需求出了问题。从今年的钢材销售情况看,高端的板材销售情况很差,低端的建筑用钢情况稍稍好些,但同比价格水平相差很大。由此,人们不能不担心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扎实吗?高端钢材销售困难说明相关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还很低;而低端的建筑用钢卖不好,表明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情况也不怎么乐观。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大行业,连接着上下游各个环节,钢铁行业不景气,焦炭、铁矿石、运输、电力等上游行业势必受影响,同时表明下游的造船、建筑、机械设备等行业的状况也不理想。因此,当工信部通知限制钢铁产量时,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对钢铁行业进行强制调整的信号,还有来自其他行业的丝丝凉意。

      当然,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四万亿投资逐渐产生效应,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会加快,国内对钢材的需求也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钢材价格必然会平稳回升。但眼下这只是一种推测,理性的投资者此时不会对经济增长的前景持过于乐观的态度。在深刻理解工信部限制钢铁产量的决策之际,对于整个经济运行的前景将会有一个理性的预期,对于股市未来的走向当然也会更加谨慎,至少现在不会奢谈什么大蓝筹股将引领业绩推动型大行情了。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地震的联想与启示

      文兴

      一年前的“5·12”那天收盘指数是3626点,五六个月后股市就到了1600点,换句话说股市也发生了“地震”。

      一年来看到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很多,笔者这里引用朋友给我的一条短信,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去年此时,外出躲地震;今年此时,在家躲流感;去年此时,没事别在家里;今年此时,没事别呆外面;去年,猪是坚强的;今年,猪是疯狂的。短信不长,但极具概括性;言语不多,但读完早已泪流满面。面对如此一年,触及我们自身的柔软之处,你说还有什么比它更浓缩的吗?

      一年前的“5·12”,我们只能撤离,远离地震,也远离了3626点,一直退到1600点。现在我们战战兢兢中又从1600点来到2600点,与“5·12”撤退的点位相比,我们还没有收复失地,但重要的是我们已开始收复失地,这是一年来最值得大书特书,最值得感怀的。

      我们还在等待第二波金融风波,等待房价的暴跌,其实我们不该那么费心,那么担心。不知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语文书中“消息树”那篇课文?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只要山上那棵树没倒,说明鬼子没来,老乡们该干嘛就干嘛。树倒了是告诉大家鬼子要来了,大家坚壁清野躲开他们。现在的股市好像也有“消息树”,只要它不倒,人们便可安心持股,没必要老是跑到山顶看看,然后跑下山做点什么。

      回到股市来,除非自己有计划安排,同样别没事找事。有意思的是,笔者在两次大盘冲高回落之际都在看上海的财经电视,两次都看到一男一女两位嘉宾在讨论股市,两位都是笔者的朋友,男嘉宾坚定不移地看多,坚决持股;女嘉宾认为估值已高风险将临。好笑的是,一次坚定看多,当天大盘大跌;另一次看空且推荐股票,涨得还不错。其实两位嘉宾都是多头,现在要找空头蛮难的,因为看空者不看股市,做别的事去了。而看多的也早就没有余钱再“做多”了。

      笔者比较赞赏其中一位嘉宾的话,趋势没有变,操作也不变。前面笔者说了“消息树”的故事,股市的“消息树”在哪里呢?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个答案。笔者的回答是,股市的“消息树”就是趋势。不同操作方法的人看的趋势是不同的,短线的看短趋势,长线的看长趋势,如此这般就不要没事找事了。你能料到去年的猪坚强会变成今年的猪疯狂吗?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同大家一样,笔者也想了不少,明白了一些,也有不明白的,上面的文章都是由衷而发、有感而留的,总之,好好生活,别没事找事,相比地震,我们幸福多了,相比6000点以及3626点(地震时的股市点位),我们的机会不是很多很多吗?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IPO何时会重启?

      陆水旗(阿琪)

      行情涨跌的公式=业绩变化×估值标准变化,同一家公司基本面不变,业绩预期不变,估值标准是15倍还是30倍市盈率之间有100%的波动幅度。这轮行情中,上证指数最大涨幅是60%,个股翻番者比比皆是,而去年四季度与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度是-36%,这直观地显示出,期间行情完全是由流动性催动市场估值变化而上涨的。

      当流动性成为行情核心驱动力后,影响行情涨跌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之前行情的流动性驱动之所以强劲,是因为IPO暂停后市场“有需缺供”,期间虽然有部分大小非减持,但全球货币数量化扩张、信贷超额释放、产业资本外溢等使得市场供需关系基本上处于“需”的单极状态。市场原则告诉我们,供需关系中的单极“需”是不可能持续的,因此,关注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已成为评判后期行情强弱的核心因素。在市场流动性仍比较充裕的态势下,相比创业板推出、大小非减持、再融资启动,真正能影响后期供需关系与市场预期进而影响市场流动性情绪的,是目前投资者正在“竞猜”的IPO何时会重启。

      “竞猜”IPO何时会重启无非有两个标志性节点,一是行情节点,二是时间节点。从行情节点看,市场普遍认为等蓝筹股启动,把行情基础做实后,在2800点—3000点重启IPO的可能性最大。现在蓝筹股正如预期般启动了,行情也正在逼近2800点。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预期2800点—3000点IPO会重启时,行情能真正到达2800点—3000点吗?由此看来,关于“IPO何时会重启”的行情节点已经不是一个主要因素。

      从时间节点看,有两点是可确定的:一是IPO年内会重启;二是IPO重启不会与创业板的推出“撞车”。目前大多数人均认为创业板的推出约在8月份,如此,主板IPO重启于创业板推出之前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创业板推出之后。原因很简单,如果主板IPO重启于创业板推出并稳定运行了1、2个月时间之后,时间已经是年底,“2008年IPO欠的债还没还清”,怎会再拖到今年年底呢,届时万一市场再出现异常因素,难道再拖到明年?2008年已过会的34家待发公司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后,部分可能已不符合上市的财务条件,拖到明年后难道打发回去再来“排队重审”?况且,上海“两个中心”的确定等也正在催化主板IPO早日重启。

      显然,主板IPO重启于创业板推出之前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考虑市场稳定因素,主板IPO重启最有可能的时间节点是6月份。由于新修改的新股发行制度需要在IPO重启之前让市场提前“温习”,这意味着众所关注的IPO重启实际上已经从“数月”进入“数日”阶段。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