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空头派失踪
对中国经济的空头派,或是“二次探底派”的观点,在对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中终于消失了。
根据本报搜集的15家基金管理公司对宏观经济解读来看,以往经常出现的,对中国中短期经济明确担忧,对于市场泡沫高度担心的观点已经开始消失。大部分基金的观点,已经逐步从讨论“二次探底”开始向“震荡波折”或是“反复向上”论上靠拢。
以往经常被提及的三个经济基本面方面的担心则不在有人过多提及(尽管类似证据并没有在短期内消失的征兆)。
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被经常提及的三个担心:担心一,欧美国家经济难以重振雄风,中国经济无法独善其身;担心二,中国经济出口比例较大、经济转型无法一蹴而就;担心三,目前市场由流动性推动,企业盈利没有改善,市场估值过高等等。
乐观派出现
而与当前空头派消失的情况相对照,目前基金公司看多的气氛开始浓重。
比如大成基金认为,虽然4月份CPI、PPI继续为负数,但从环比趋势看,物价已经结束深幅下滑。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积极的宏观政策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企业利润回升的速度比其之前预期得要快。总的来看,企业盈利状况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季度好于一个季度的规律。这说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博时裕富的基金经理认为,从企业盈利看,2009年季度同比(单季)不断改善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2008年四季度上市公司大量计提减值准备,有助于平滑2009年的利润;另一方面,在经济不是变得更差而是不断好转的情形下,企业盈利亦应逐季呈现出正面反映。该基金进一步判断市场估值可能仍有抬升的余地,在盈利改善的背景下,市场应该可以走得更远些。
犹豫派是主流
当然,绝大多数基金仍旧是持“经济转好、估值太贵、牛市未到、震荡向上”的平衡思路。虽然通常这种四平八稳的预测是最不可能成功的。
比如,一些基金团队认为,陆续公布的各类经济数据虽然冷暖不均,但还算符合市场预期。仍然坚持经济会在三季度进入恢复期,资本市场会提前在二季度中后段开始体现。亦发现货币增速有见顶的痕迹,M1、M2的环比趋势向下,很有可能在接下来2个月出现拐头,同时我国信用债利差在扩大,表明对未来经济渐生悲观情绪。尽管长期对中国经济看好,不过短期来看,存在之前过高预期修正的问题。
还有些基金认为,我国经济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在短时间内再回到增长前状况的可能性很小,是趋向平衡点的回归,加之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经济若要先于美欧经济复苏并非易事。不过,我国目前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见效最大、力度最深的就是在投资拉动,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我们预计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持续投资,一旦民间投资成功接过政府投资的接力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还是相当值得看好的。
总的来说,似乎基金经理的观点在不断转暖,如果忽视本身解读的内容,从观点波动看,基金经理的整体观点是跟随市场和经济确实的一根“v”字曲线。认识到这点或许对市场走势判断更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