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焦点
  • 8:金融·证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观点评论
  • A5:上市公司
  • A6:产业·公司
  • A7:股民学校
  • A8:信息大全
  • A9:专版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中国基金投资者信心中性偏乐观
    关注基金专户“一对多”
    多空分歧加大 50ETF申赎同步走高
    工银瑞信筹备
    上证央企ETF基金
    华商债基今年收益逾5%
    美国人的撒手锏
    民生加银品牌蓝筹
    开通定投业务
    南方基金“爱心包裹”寄送灾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人的撒手锏
    2009年05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银幕上的武林高手们,总是有一两招特别厉害的独门功夫,每次出手往往所向披靡,这就是所谓 “撒手锏”。比如,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郭靖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等,都属此类。在金融政策方面,也同样有威力强大的类似绝招。美国、英国、瑞士和日本等国为应对金融海啸,目前所使出的“撒手锏”就是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减息等常规工具不起作用时,所采取的一种放松银根的特别方法。比较央行在公开市场中对短期政府债券所进行的日常交易,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要庞大许多,而且久期也较长。

      量化宽松政策时常被简化地形容为凭空增印钞票。央行利用这些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或是从银行购买所谓“有毒资产”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赚取更高的回报,就会较愿意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从而能恢复市场上的流动性,重铸信心,并最终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

      不过,自从美英等国宣布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以来,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似乎并未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被拉低,令市场怀疑这些政策是否真正有效。一些分析师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市场担忧政府债券供应过量,以及通胀将在未来重临。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则是,欧美部分领先经济指标近期略有改善,可能令债券投资者预计经济即将复苏。但无论是哪种原因,事实证明要令量化宽松政策生效似乎比想象中困难许多。

      那么量化宽松政策最终生效与否,对于不同投资工具的回报将会有哪些影响呢?摩根资产管理认为,第一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贷供应,避免通货紧缩,经济恢复健康增长,那么一般而言股票将跑赢债券。第二种情况,假如量化宽松政策施行过当,导致货币供应过多,通货膨胀重现,那么黄金、商品及房地产等实质资产可能将表现较佳。第三种情况,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产生效果,经济陷入通缩,那么传统式的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工具将较为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