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财经要闻
  • 5:专版
  • 6:价值报告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观点评论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债市反弹行情还能走多远?
    农发行25日发行5年期浮息债
    资金推动vs经济回暖
    风险情绪升温 避险货币走强
    行情何去何从
    三只政府债20日在深上市
    下半月将发169亿元地方债
    “09清华债”今起发行
    三个理由支撑 行情仍有空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情何去何从
    2009年05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琢磨
      ⊙琢磨

      

      从4月下旬开始,债券市场在平静中无声无息地开始反弹,走势不温不火,回头看,不经意中市场已经走出不少距离了。多数机构因为预测二季度经济数据会继续向好,认为收益率曲线仍以上移为主,策略基本以短久期防御为主。因此,本轮反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宏观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引发债券市场反弹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在政府保增长运动的全面支持下,宏观经济数据虽然有所好转,但总体来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而且多数机构对经济后期走势有较深的顾虑,因此,对数据刺激不再敏感,出现审美疲劳。

      二是筹码集中度分布的原因。债券市场经过一季度两轮的下跌,交易型机构一般都将久期降到了3年左右,机构交易盘重点放在可转债等权益类品种上,回购放大操作的基本已经绝迹了。基金久期一般在2-3年,很少有超过4年的,还有在1年以内的。4月上旬收益率曲线中、短期端的上移,交易型机构的筹码基本出清,都到了卖无可卖的地步了,但银行和保险的仓位基本还是低配。在量变到了一定水平,债券价格也有了一定吸引力,机构发现仓位或久期不够均衡水平而开始补仓时,行情自然产生。

      本轮金融危机下,很多品种或市场都走出相似的走势。如原油等大宗商品,在解杠杆的压力下,清仓是唯一的选择;解杠杆的主要过程结束后,价格已经杀到了开采成本以下,虽然国际经济还在探底的过程中,但石油等商品开始走出价格回归的行情。A股市场也是类似,2008年的直线暴跌让投资者对股市噤若寒蝉,基金等机构只保持50%-60%左右的仓位,基本上也是卖无可卖的地步了,但在经济最差的时候,股市却不再下跌,反而走出一波不小的反弹。

      那么,反弹到什么时候需要警惕了呢?从行情演变过程推测,可能有几个阶段:部分银行发起第一波,筹码从分散开始集中,期间走势比较平稳;当市场多数机构跟随补仓时,行情延伸发展;到了市场持仓水平和集中度达到均衡状态时,行情会震荡;当放大套利盘加入时,筹码会开始集中,行情波动幅度会加大。现在应该处于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的转换期,短期内行情延续前期走势的可能性比较大。以目前的市场环境,还不具备积极操作的条件,敢于放大操作的投资者可能不多,行情能进入第三阶段的概率不是很大,要看后期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如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