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9 5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慢涨急跌”是现阶段行情主基调
    倒脏水别也倒了孩子
    资金流入中石化认购证
    震荡攀升胜过强势上突
    多空对决
    继续在反弹上轨运行
    空翻多酝酿重头戏
    短线港股仍显强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倒脏水别也倒了孩子
    2009年05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恰逢“5.19”行情10周年,媒体上出现了不少回忆及反思这波行情的文章。有意思的是,对于当时行情中的领头羊——网络股,当下市场的评价明显是不高的,纷纷提到尽管网络股热的出现,对那时股市的上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该板块上所出现的过度投机,特别是把“市梦率”来代替市盈率,结果也就成为后来股市从高位回落的一大原因,甚至还有一些当年因为网络题材而炒高的股票其至今价格仍然远低于10年前的水平。也有些分析在此基础上还作了借题发挥,提到了时下的市场运行格局中也存在不少与当年“5.19”行情类似的非理性的因素,并且还有的就直接把目前的新能源股比作当时的网络股。

      吸取“5.19”行情的经验与教训,当然是现在每个投资者都必须要做的事情,譬如怎样坚持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理念、对题材股保持应有的警觉等等,都是在这过程中人们化了不小的代价才得以深化的认识。不过,如果是简单地对网络股行情来个一概否定,进而把新能源股比作网络股,因为10年前的网络热最后破产了,同样现在来否定新能源热,那么恐怕就是过于走极端了,未必是妥当的。

      回顾一下网络股行情,可以看到其发动不是没有道理的,与当时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生存”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是在于一方面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盈利模式作了过于夸大的想象,后来被实践证明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从而导致不少网络公司无法得到盈利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市场的炒作气氛过于强烈,以至凡是涉网公司的股票都被大幅拉升,有的企业仅仅是在这方面投资了100万元,就被当作网络股而股价大涨。显然,这种投机性的行情是难以为继的。而最后一方面是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也就促使整个境内网络股热的降温。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能否定的是,10年前的网络股行情,在推动当时中国网络经济的起步以及普及网络知识方面,还是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所以,对于“5.19”行情中的网络股热,是不宜一刀切式的彻底否定的。

      至于现在的新能源股热,从表面来看似乎与10年前的网络股热确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都受到海外市场的引领,不少企业只是局部性地刚介入,总体盈利水平还不高等。但是,与网络经济所具有的虚拟性相比,新能源的实践性要强得多,它与传统能源的对接也更现实,这样也就决定了其盈利模式是相对明确的。问题还在于,新能源由于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政府主导下的投资以及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很多也很大,这种状况是当年发展网络经济时所没有过的,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又的确是一项新兴技术起步时所十分需要的基本条件。因此,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是网络经济很难与之相提并论的。至于说到新能源股票,虽然不能排除有个别品种的确是被炒过头了,但是就总体而言,其“热度”还是相对有限的,远没有达到“5.19”行情时网络股的水平。而且就多数参与涉及新能源的上市公司来说,它确实在这方面有着不小的实际投入,这部分业务的增长前景也是相当乐观的,这又与当年网络股热时一些涉网企业仅仅是有一个概念而大相径庭。在这个层面上,虽然时下的新能源热与当年的网络热,客观上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严格地讲其差异则要更大,可以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简单地把现在的新能源股热比作当年的网络股热,明显是不够严谨的。其实,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的新能源股热,恐怕温度还是不算怎么高的。

      10年前的网络股热,特别是后来的盲目炒作之风,让不少投资者留下了不堪回首的记忆,这个教训是不能忘记的。但是,就像倒脏水时不能把孩子也一起倒了一样,投资者不能无视当年网络热所具有的合理性,更不能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缺乏基本分析的情况下对新能源或者其他现在的题材类股票热一概持排斥态度。毕竟,投资股市,关注热点,追踪有发展潜力的题材,是要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当然,前提还是避免脱离基本面进行操作、控制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