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5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特别报道
    建筑补贴已“开胃” 光伏企业期待并网发电“大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建筑补贴已“开胃” 光伏企业期待并网发电“大餐”
    2009年05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其珏 朱国栋
      事实上,许多光伏企业都觉得“幸福来得有点突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3月26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与《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20元/瓦的补贴。这一政策出台之快,出乎许多光伏企业决策层的意料。

      根据本报记者调查,尽管《意见》和《暂行办法》出台尚不到2个月,但对光伏发电应用方面的拉动效应已初显。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启动内需市场将是解决国内光伏产业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根本途径,《意见》和《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刺激内需作用很大。但是,要真正全面启动内需市场,还需国家尽快落实光伏的并网发电政策。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政策只是‘开胃菜’,真正需要的上网电价政策尚未出台。可以说,真正的‘大餐’还在后面。”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 陈其珏 朱国栋

      “国内光伏市场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目前,随着国内多晶硅产业的迅速发展,多晶硅的原料问题已经能够得到解决,这为光伏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另一个市场在外的问题却仍悬而未决。”中科院院士、电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严陆光表示,由于成本过高,国内尚难以形成规模应用的市场。为此,只有靠千方百计降低光伏的投资与发电成本,努力提高规模化应用水平,才能打开局面。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其中一期规模超过4万吨,投资超过400亿元。一期建设基本上都在2006-2009年期间开始,在2007-2010年期间建成投产。这些项目帮助国内光伏行业成功突破多年来困扰行业的“多晶硅原料瓶颈”。

      “我国光伏市场一旦启动,不但对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创造千万亿的内需市场,增加数百万就业岗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说。

      而这笔账还仅仅只算了经济效益,并没有考虑光伏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光伏企业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原因就是日本光伏产品三分之一的市场在本国。赵玉文表示,中国只要有三分之一光伏产品安装在国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不会显现。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同样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对光伏市场的培育,将光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上网电站、光伏屋顶等。

      “国家应在新能源产业规划中对光伏业设置比以往更高的发展目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个人认为,到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应该没问题。”

      “目前启动国内需求市场的条件已比较成熟,晶体硅光伏发电成本已经由2006年的超过3-4元/KWh 降到1.5-2元/KWh。在系统补贴20元/Wp的情况下,发电成本将有希望下降至1元/KWh水平。在考虑节能减排方面的效应及合理的上网电价分摊政策下,光伏发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PE投资人刘宏生表示,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激励政策出台后,现在上网电价的分摊政策何时出台已成为关键。

      1 敦煌光伏电站招标招质疑

      在涉及具体应用方面,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应尽快推动光伏在建筑一体化和光伏电站方面的应用。

      严陆光表示,光伏应用包括边远无电地区的小型离网电源、与分布式电网及城市建筑结合的中小型并网电源和大型集中式荒漠电站等3个方面,都有着规模化发展的广阔空间,均应积极推进。超大规模光伏电站的研发与示范更需国家尽早进行分阶段部署。

      3月20日,敦煌项目正式开标。这是中国首次对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实施招标,其招标的上网电价不仅可能成为国内后续并网光伏电站的基准价,也很可能是国内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出台、国家大规模推广并网光伏发电的重要依据。竞标结果是,天威英利和国投电力的联合体(下称“联合体”)投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0.69元/千瓦时超低价,引发业内一片哗然。

      “我们对0.69元/千瓦时的招标价格有异议。”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价格不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标杆电价,因为该价格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当前这一产业的发展现状。如果以这一价格作为标杆电价,将会很不利于产业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垂直整合的企业,即自己有多晶硅资源,也不可能达到0.69元/千瓦时的成本水平。”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同样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达了对此次招标的质疑。

      在他看来,太阳能发电应该平价上网,但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的参与。“我们认为,只要上网电价在1元/千瓦时左右,光伏发电就能得到长足发展。”

      “这一合理利润既能够支持产业为自我完善加大投入,也能促进产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是把价格压得很低,吃干榨尽。毕竟,光伏产业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远未到成熟阶段,国家对这个产业的政策应该是有利于其持续、长期的发展。”石定寰说。

      江苏林洋新能源公司总裁谢平则坦言,0.69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给了光伏企业非常大的压力。

      对此,天威英利母公司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向本报记者解释称,之所以会出现最低0.69元/千瓦时的竞标价格,与此次投标规定最低价中标有关。“在投标的指引里并没有其他要求,只规定最低价中标。”

      赵玉文则表示,风能之前在按照这种招标方法操作时,首批项目的招标价格也是远低于成本价,但其后的招标项目渐成规模,招标价格回到了一个理性的水准。

      “我们先不说这次招标的问题,但至少通过这次招标,使我们真正知道了国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应该在怎样的范围内。这对国家下一步出台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大有益处。”王仲颖说。

      据他透露,如果不考虑最低竞标价和最高竞标价,此次招标的平均竞标价大约在1.5元/千瓦时。

      本报记者随后从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国家已打算将敦煌地区另一个更大的光伏电站项目重新对外公开招标,且对竞标规则也会做一定调整。

      2 补贴政策率先启动光伏建筑市场

      几乎与敦煌项目招标在同一时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3月2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与《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20元/瓦的补贴。这一政策来得十分突然,却在一瞬间开启了中国补贴光伏应用的大门。

      “此次财政部补贴的力度应该算比较大的。在国外订单不变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等于平白新增一块很大的蛋糕。对国内光伏企业来说,产能不是问题,只要有订单,产能上都能满足。”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组件事业部总监袁永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教授同样表示,“此次政策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最重要的就是能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

      在他看来,这个消息对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因为下游产品市场的打开意味着上游也可获得充分发展。

      就在上述政策发布数周后,国内多个光伏大省也纷纷启动各自的光伏补贴计划。江苏特别推出了振兴新能源发展规划,对太阳能、风能产业发展和装备配套制定了2009-2011年的三年规划。该规划确立了徐州、扬州、连云港为多晶硅产业基地,并规划2011年全省达到3万吨多晶硅生产能力,但省内其他地方则不再布新点。规划纲要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支持意见和推进措施,确定了全省3年260MW太阳能发电的财政补贴政策。

      本报记者另外从浙江昱辉一位负责人处了解到,浙江省委书记已经表态,将对获国家财政补贴的项目再给予浙江省内的补贴。

      但上述政策中仅规定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定为20元/瓦,却没有规定补贴总量,这也引发业界的诟病。

      “虽然补贴单价明确了,补贴总额却没有。如果到时候就补贴1个项目,你说算不算拉动光伏产业?补贴100个项目呢?”光伏专家王斯成在接受采访时反问本报记者。他认为,在没有明确补贴总额之前,政策效果究竟如何还不好说。

      由于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贴率先落实在建筑应用方面,建筑领域的光伏应用市场无疑将会率先启动。

      尽管国内许多光伏企业对财政部和住建部的政策出台欢欣鼓舞,但事实上,国际上多个国家在光伏建筑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了解到,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由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编制出版了被动式太阳房设计手册。此外,美国还出版了许多实用的被动式太阳房建筑图集,既介绍成功的设计实例,也有对太阳房原理、构造的详细说明。这些工具书的发行和一些样板示范房屋的建立,对美国公众接受太阳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提倡建设“零能房屋”,即完全由太阳能光电转换装置提供建筑物所需要的全部能源消耗,真正做到清洁、无污染。对于这一点,一直关注光伏产业发展的刘宏生表示,“国外这些‘零能房屋’很可能代表未来光伏建筑的总趋势,但要如何做到‘零能’,技术上的学问不仅仅是光伏的问题,建筑本身的学问可能更多。中国目前我还没看到一家企业能系统完整地造出‘零能房屋’。”

      刘宏生认为,建筑领域光伏应用的市场是极为庞大的。“德国、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在建筑方面的耗能为全国总耗能的25%-35%,如果把这部分的能耗下降20%,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位于广东汕头的金刚玻璃原本以制造防火、防爆等特种用途的玻璃为主,几年前因看到光伏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就把光伏玻璃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财政部和住建部的政策出台后,光伏玻璃的市场一下子激活了。但目前市场上光伏玻璃的技术档参差不齐,像我们这样能把玻璃直接用在幕墙等方面的还很少。按目前的形势,我们公司这个产品今年有望增长200%以上。”金刚玻璃董事长庄大建表示。

      庄大建向记者介绍,金刚玻璃的产品特别之处在于,既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同时也是建筑安全玻璃组件,具有建筑安全玻璃抗冲击、破碎状态等安全性能,可以作为非承重墙或承重屋面用于建筑,这一技术是世界领先的。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沈阳恒隆地产中街广场项目已被金刚玻璃拿下。该项目是国内唯一由地产公司投资的BIPV项目,系统功率高达150KW。

      据了解,尽管BIPV项目在国外早已不新鲜,国内也有地产商开始尝试,但该市场的主体还是车站和公用建筑。

      青岛火车站是国内BIPV项目中较典型的一个,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完成。BIPV项目设计的额定发电功率为109KW,年预期发电量将达10多万度。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南站、武汉火车站等一些车站项目也属大型光伏建筑一体化。

      施伟业是广东一家光伏玻璃和幕墙企业的股东,也是该企业的副总。因为企业规模较小、技术也一般,所以该企业没有把车站、大型广场等BIPV项目作为主要的潜在市场。“我们公司的竞争力和南玻、金刚玻璃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打算把市场开拓到西部偏远农村市场去。如果多晶硅的价格再跌一些,加上国家的财政补贴,而许多西部偏远农村的用电成本又很高,我们完全可以在那些地方开拓市场。”施伟业表示。

      3 并网发电将全面启动光伏市场

      更关键的在于,上述政策仍没有解决光伏发电的上网问题。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等到国内光伏发电能够像欧洲一样补贴上网,才表明国内市场真正全面启动。

      “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就必须切实履行《上网电价法》,而要做到这一步,又必须改变对光伏发电成本高的误解。”赵玉文认为,“这是实施《上网电价法》的最大认识障碍。事实上,《上网电价法》是把我国光伏发电的份额从百万分之一向百分之一过渡期间所启动实施的法规,由于在起步阶段,总量很少,平摊量非常少,既不存在技术障碍,也不存在承担能力问题。”

      据他介绍,一次性平摊光伏发电成本,只要每度电平摊六厘钱,可持续使用15年。或者采取分期平摊,第一次平摊1厘,以后每两年增加1厘,到第15年也已足够。而我国近年来由于煤炭涨价等因素,电价上涨每年就超过1.25厘。“所以推行光伏发电,实现《上网电价法》根本不存在经济负担问题。”

      “在推动光伏上网发电过程中,全网分摊是比较好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项政策。”在石定寰看来,企业应该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而政府也应切实落实《上网电价法》的相关要求。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促使光伏组件成本大幅下降,这也大大加速了光伏上网发电的进度。

      “我国虽然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并明确规定了上网电价和全网平摊的法规条款,但法规的实施细则尚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落实到具体政策上,怎么上网?怎么定价?政府、电力公司都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光伏市场的开发。”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表示,尽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启动光伏内需市场,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中央“保增长、拉内需、调结构”方针的一项最科学、最重要、最迫切和最有效的举措。

      据了解,国内几家主要的光伏企业此前已制定了到2012年光伏发电1元/度的项目方案,并已向上申报。

      “如果电价分摊政策能落实,加上多晶硅和薄膜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不断降低,在未来15-20年内,国内光伏市场扩大30倍以上根本不是问题。”刘宏生表示,光伏内需市场的启动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国内光伏产业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说自己一定就是老大,所以这个行业大家都还是有机会的。

      “国际上对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装机容量占到总容量的1%,2030年占到10%,2050年占到50%。如果中国按照同比例发展的话,那么2020年的装机容量就要达到4000万千瓦,2030年将达到5亿千瓦。”王仲颖说,“中国只要能达到四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发展目标,2020年就能实现1000万-2000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容量,这对光伏行业已经意味着一次大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