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刚到上海,便听到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将出任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的消息,晚上终于打通他的手机,他说此时不便说什么。我对他表示祝贺,提醒他将面对香港中小型经纪的积极或消极抵抗,必须努力破冰,同时要注意不要栽在实务环节中。
一位与此事关系密切的香港高人这天正好也在上海,高人最关心的是香港各界对内地人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看法。
我与李小加和他两位前任周文耀和邝其志都比较熟悉,近日我穿梭于香港、上海、北京和台北之间,不断思考大中华市场下一步发展需要什么?我认为李小加是非常合适的人选,特别是在上海要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要发挥助推器的作用,我认为海归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比我们这些本地人会有更积极的效果。
作为地道的香港人,我一直为香港的优势淡化而担忧,在不同的阶层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内地人对香港的认识远多于香港人对内地的认识,既然史美伦可获聘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沈联涛(他原籍马来西亚,可算是半个香港人)可以做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任志刚也有可能在退休后出任中国人民银行的顾问,一位在内地出生、在外国受教育、长期在国际投行工作的海归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在全球盯住中国市场的今天,正是最适当的安排。
更重要的是,李小加愿意放弃每年以亿元计的收入转投港交所。周文耀每年薪酬约1300万港元,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天价,但李小加在摩根大通的好时年,每年收入超过1亿元,现时在金融风暴下,收入当然大大减少,但每年赚得1300万元也不是太难的事。正如他自己所言,现在钱赚到了,是回馈社会的时候了。抱着这种心态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已经成功了一半。
李小加有两块短板,一是与本地经纪的关系,二是缺乏实务经验。本地经纪向来对监管机构偏重国际大行利益表示不满,对来自摩根大通的李小加当然会抗拒,香港证券经纪业协会主席李耀新已放话,对李小加的任命表示忧虑及奇怪。营运投资银行与港交所不同,后者是很独特的行业,港交所有很多技术项目,如证券无纸化、交易系统的提升等需要熟悉的人才处理,看来李小加在这方面却是空白。
这也是事实,出身政府系统的邝其志也缺乏实战经验,当年因“仙股事件”下台,在他任期内,港交所电脑系统屡次失灵,令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受损。周文耀继任后,因为他出身于本地证券行,各方面都十分熟悉,这几年风平浪静。李小加能否成功,关键之一是营运总裁的人选。目前的港交所营运总裁为葛卓豪,据说也将离任,如果继任人是一位熟悉本地经纪及市场实际运作的香港人,便能与李小加发挥协同效应。
港交所将于6月17日举行董事会,由于李小加是唯一的候选人,获半数董事投票通过几乎没有悬念。李小加不等港交所董事会通过其任命,本周便先辞去摩根大通的职务,因为按照常规,这类高层职位要 “过冷河”六个月——辞去原来的职务半年后才能上任。换言之,李小加最快将在今年年底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