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5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债券指数
    历史新高的另一面
    通胀尚非主要威胁 宽松政策适时微调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或“见光”
    为何一边铁矿石进口创记录
    一边钢铁业面临亏损?
    长江电力平稳复牌很偶然很侥幸
    垄断行业涨价者,请先公布真实成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券指数历史新高的另一面
    2009年05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陈宁远

      

      5月以来,股指新高不断,本来该是跷跷板反向的债券市场,也走出了一轮强劲的行情。本月18日上证国债指数、上证企债指数双双创出收盘历史新高。背后的意味很值得分析。

      考虑到这轮债市的强劲是资金推动的结果,市场资金避险倾向如此明显,至少意味着大家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对宏观经济复苏有很大疑问。债市强劲,起码表明市场没有升息预期,经济运行相对薄弱乏力,宏观刺激政策继续维持应在情理之中。

      对一季度天量新增贷款可能催生通货膨胀的担心,已被债券市场的走牛所消弭。道理很简单,因为债市强劲使得各债券品种收益率明显下降,为央行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最为真实的依据。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历来是利率水平最好的参考标准之一,是市场交易出来的货币收益价格。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越低,央行制订低利率的市场基础就越可靠。

      债市的火爆,非常直接地表明银行这块资产增值迅速,证明投资渠道狭窄的银行投资只能选择谨慎。这也许说明银行虽在政策的压力下不敢惜贷,但贷款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值得怀疑。

      这是目前资本走势的真实现象,因为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其他机构,就其在市场上对债券投资的影响来看,远不是银行资金的对手。而银行的资金,除了信贷之外,大规模的生息资产,除了债券投资,尚能保持一定的息收水平,别无其他去处。而银行间的巨量资金,到底有多少进入到实际经济领域,目前还无法统计。但各大上市银行的一季度报表,均显示一季度存款迅速加大,尤其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同业资金业务加大。如浦发银行去年四季度单季新增同业资金就达1000亿,占该行新增资产的一半,而配置到债券上的资金达500亿,相当于新增资金的一半。

      考虑到如此的资金面,债市短期内仍有望继续走牛。至于空间有多少,目前多有争论。因为宏观经济未来复苏的时间和方式,虽然远不能下结论,但经济趋势总体不再下滑,却也得到了共识,甚至有多种数据证明。

      今年首季GDP同比增速6.1%,环比增速也达到了1.6%左右,高于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环比增速,表明环比低点基本过去。从工业增加值、PMI 指数、用电量等指标也能够印证当前经济的回升趋势。有分析认为,只要这些趋势不变,未来债市继续向上的空间,可能不会太大,但却也不能因此判断债券的牛市就要结束。尤其从去年以来债券市场的走势看,债券市场的牛市基础几乎就没有动摇过。

      自去年开始的债券牛市,只有1月一度暴跌。2月就反弹收复了失地。3、4月始终维持“牛皮盘整行情”。现在重拾升势,即使不看指数,就各债券品种来看,牛市的基础也很扎实,尤其是一些中长期品种的收益率,还没有降到去年四季度的水平。比如七年期到十年期的国债收益率,通常是市场判断债券品种真实交易价值的最基础品种。去年四季度这些品种最低平均收益率曾到过2.7%左右,现在都还维持在3%。这个信号表示,债券市场就算是自身恢复性上升,其空间至少还有10%。

      4月信贷增幅回落,但这不是说债券市场的主力银行缺钱,相反是钱贷不出去,这些钱能够找到的合法出处,就是债市。同时,在股市进入了相对高位的时候,原本看淡债市的资金也在改换门庭涌入债市,特别是今年一月曾经看淡债市的保险资金和配置性基金。

      也许我们投资债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比较乐观的。不过这样的乐观,代价也许是巨大的——因为所有对债市上涨的正面因素,对宏观经济来说都可能是负面的。债市上升,其跷跷板另外一边要下去,可能不止股市。新高的债券指数背后,经济失衡或将进一步加剧。如何防范是宏观经济政策应有之意,不知道管理层有无准备?

      (作者系独立财经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