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节能减排项目,作为一项基本政策被实施推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在近日举行的金融、环境与发展论坛上,来自金融部门、环保部门的人士纷纷表示,金融信贷以及财税政策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有相关人士透露将有进一步的“绿色财税”政策推出。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配套措施仍然没有跟进。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指出,总体来讲目前的“绿色信贷”政策已初见成效,许多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很难获取信贷支持,环保与银行的信贷沟通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银监会统计部副巡视员叶燕斐表示,银监会要求被监管机构定期报告在节能减排信用授信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分析贷款的投向和结构,特别是在落后产能压缩和退出方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支持方面的工作。他同时指出,根据银监会观察,银行发放贷款时,环保方面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实行。
据悉,去年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同时,适当控制对一般加工业的贷款,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
然而金融业支持环保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叶燕斐指出,银监会要求银行在项目涉及重大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求项目的发起方提供环保责任险,但是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尚推不出这种产品。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环境政策处处长原庆丹则介绍,各家银行应该具有对企业和项目进行独立环保审计和评估的功能。但是据他了解,在目前的阶段大多数银行都不具备。工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殷红也承认,工行目前并没有针对一些行业制定内部的评价标准,只是依托于环保部门的权威评价指标。
而记者了解到,进一步的工作正在展开中。杨朝飞表示,环保部近期正在与国际金融公司开展合作,引入国际通行的绿色信贷准则——“赤道原则”和62个行业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同时也在开展相关的本土化工作,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业环保信贷指南。
而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刘萍则认为,金融参与环境与发展的事业,仅仅依靠控制贷款投放是不够的,需要新的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来规避这种风险,这样才能顺利地将资源配置给真正有价值和市场前景的行业。目前央行正对于金融创新和一些制度安排上有一些研究,
财税方面,原庆丹透露,目前环保部门、财税部门正在联合开展独立型环境税的制定。 同时,财税部门目前正在落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所得税优惠,而且已经采纳了环保部门的意见,即对于一些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污水、垃圾处理公司还有脱硫公司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