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5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七成散户未跑赢大盘 千点反弹谁是赢家
    多数券商观点
    与行情“不合拍”
    长盛同庆转托管手续办理指引
    券商集合理财 净值平均上涨近三成
    同庆A、B类份额上市交易
    风险提示
    基金 偏股基金“被动”持股 完胜阳光私募
    天量资金流向何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集合理财 净值平均上涨近三成
    2009年05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晶
      ⊙本报记者 杨晶

      

      半年多来,A股市场交易活跃,上证综指累计升幅约50%,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净值也迎来全线上涨,平均升幅约为三成。

      来自上海证券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7只完整经历半年多来反弹行情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净值呈现全面上涨。

      针对分红因素,对集合理财产品的净值进行“分红再投资”复权统计,自去年11月1日至今年5月15日,12只混合型产品净值平均上涨32.5%,5只股票型产品平均上涨31.3%,10只FOF型产品平均上涨24.7%。27只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整体上涨29.4%。

      与本轮行情上证综指上涨53.0%相比,券商集合理财平均净值收益率占大盘收益的55.4%。七成集合理财产品此轮收益均在20%以上,仅三成产品的单位净值仍低于1元。

      混合型产品的表现尤为出彩。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3号以61.0%的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越了同期大盘8个百分点。中信理财2号紧随大盘步伐,同期上涨51.9%。随后,华泰紫金3号、广发理财3号、东方红2号、东方红3号等均表现不俗,累计涨幅均在40%以上。而中金公司、国信证券管理的股票型、FOF型产品净值升幅排名也十分靠前,平均收益均在三至四成。

      与去年大幅下跌行情中集合理财的表现相比,操作风格上偏激进的产品大多都成为今年反弹行情的领先者,而去年“抗跌”显著、风格上偏稳健的产品,几乎保持在同类平均水平,仓位过轻的偏谨慎集合理财则明显落后。

      即便是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刚刚成立,7只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新成员”也有较好表现,整体上涨7.5%,去年11月成立的国信金理财4号,在行情进行中及时调整了投资风格,截至5月15日,涨幅已累计达20.8%。今年1月成立的长江超越理财3号、中银国际中国红1号,也在4个月建仓过程中有超过10%的涨幅。

      上海的一位资产管理人士称,在去年11月1日至今年5月15日期间,少数产品净值升幅不足一成,“轻仓”踏空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