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称霸全球汽车市场的美、日相继陷入巨亏的漩涡之时,青涩的中国汽车业却逆势回稳。外界将此归因于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刺激经济的方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毫无疑问,《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其后出台的一系列利好,加速了中国汽车业的复苏进程。眼下,这股政策推动浪正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蔓延,安徽、北京、吉林等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版的汽车业振兴规划。
在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加快了扩张步伐。昨日,广汽集团与长丰集团正式联姻,揭开了国内汽车业兼并重组的帷幕。中国汽车业能否借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际,实现结构性转型,真正从汽车生产大国跻身汽车强国之列?结果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吴琼
在金融危机之下,海外汽车业正如火如荼地掀起兼并重组浪。在美国,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相继出售资产;在德国,保时捷和大众汽车陷入并购恩怨;总部在意大利的菲亚特,则频频出手抄底美国汽车业;更多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卷入其中……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业也是暗潮涌动。今年初,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规定“鼓励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总称“四大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支持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奇瑞汽车、中国重汽(总称“四小集团”)实施区域兼并重组”。随后,湖南、安徽、吉林省也明确提出有意加快本地汽车业重组,一时间,央企、地方车企重组的“绯闻”四起。伴随着重组传闻的,是长丰汽车、江淮汽车、安凯客车股价的迅猛上涨。
广汽打响第一枪
2009年,国内汽车企业重组第一单花落广汽集团。记者获悉,广汽集团将与长丰集团签署并购协议。受此影响,长丰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长丰汽车于19日正式停牌。此前,长丰汽车股价直线上涨,4月29以来的13天内累计飙升了62%。
上海证券报获悉,多年前,广汽集团就计划联姻长丰集团,目的在于借此迅速补齐其自主品牌的短板。《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加速了广汽集团和长丰集团的跨省“恋情”。
知情人士表示,企业自主发展的欲望和各地政府的意愿不谋而合,推动了广汽、长丰的重组。今年4月中下旬,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长丰等汽车企业进行汽车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时强调,当前是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最好的机遇。要抓紧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湖南省汽车产业重组步伐;要集中精力,选择有实力、有资金、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抓紧进行汽车产业的重组。此时,广汽集团和长丰集团的谈判已经进入尾声。
大力推进重组的,并不只有湖南省。安徽省对于汽车业重组的期望更高。在《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大力推动汽车企业联合重组。加大改革力度,支持奇瑞、江汽、华菱、昌河、扬子、全柴等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联合重组,力争形成一个产能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序列。
上海、北京、吉林等省市也有意参与汽车业兼并重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财务总监朱根林表示,公司目前无意海外收购,近几年将集中精力做好国内的重组并购。
对此,国信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国家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明确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4家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由此可见,若整车产能达不到国家重点支持的100万辆的能力,将有被淘汰或兼并的可能。”
车企跨区域重组主线渐明
今年伊始,政府主管部门就将国内兼并重组放在了重要位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表示,《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兼并重组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给予重视,希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并且在具体措施中对兼并方、被兼并方和兼并过程都将给予政策支持。
“国家此次规划细则中明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正是针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国金证券汽车分析师李孟滔指出,“据统计,2008年底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5%。”
上汽集团一位高层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未来,汽车企业将会越来越考虑兼并重组。如果条件合适,对于产能不足的汽车企业来说,这将是迅速提高产能的捷径。”与此同时,以前异地建厂的大门也变得越来越窄,甚至几乎关闭。据工信部《关于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的通知》:“现有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自筹资金扩大同类别产品生产能力和增加品种,包括异地新建同类别产品的非独立法人生产单位,其中汽车生产企业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家汽车集团的高层表示,如果条件合理,兼并重组将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如上海大众耗资约15亿元收购原南京菲亚特的工厂,在进行生产设备改造后,迅速在南京生产桑塔纳志俊,不仅大大节省投资,且加快了新车上市时间。
尽管上至政府部门下至企业对国内兼并重组达成共识,但制约兼并重组的因素依然存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指出,多年以来,由于体制、政策等多种原因,国内汽车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2000年至今,除上汽、南汽成功并购外的重组案例屈指可数。
“期待(兼并重组)实施细则的出台,希望通过政策支持,能够让兼并方感到比建新厂更省钱,让被兼并方感到比单独经营更实惠。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董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