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信息披露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上市公司
    四维控股“职工诉求”提升1.4亿国资估值
    上海物贸
    拟定向增发募资6.8亿
    哈投股份
    热电厂部分复产
    大股东商议重组 ST惠天将迎新东家
    中航三鑫
    与PPG签订技术服务许可
    信隆实业
    拟斥4亿在津投建项目
    两大股东“内战” 华夏建通股东会上演“闹剧”
    澳洋顺昌
    出资3000万设创投公司
    塔牌集团三股东
    提议调整可转债募资用途
    湘电股份
    获16亿元设备采购项目
    生益科技胜诉
    美国“337调查案”
    新光硅业6月1日起停产检修
    上市公司筹资类定向增发风起云涌
    柯希平或再出手 超级大单减持紫金矿业
    郑州煤电
    关停东风电厂2台机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股东商议重组 ST惠天将迎新东家
    2009年05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一蕙
      ⊙本报记者 赵一蕙

      

      经过停牌核实,ST惠天终于确认了公司大股东可能面临变更一事,传闻中的“沈阳市煤气总公司”的确将可能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ST惠天现任大股东为沈阳供暖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0.10%。今年年初,沈阳市政府明确表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改革”,其中提到将“市煤气总公司与市供暖集团联合重组”,由此引发了市场热议,从而有了沈阳市煤气总公司接手ST惠天的说法。5月19日,在经历了连续两个交易日的涨停后,ST惠天宣布将对此进行停牌核查。

      今日的公告证实此说法。公司在公告中确认了“市煤气总公司和供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一事,宣布市政府有意将沈阳市供暖集团所持有的ST惠天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沈阳市煤气总公司,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尚未签署任何法律性文件。若此次划转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将由沈阳市供暖集团变为沈阳市煤气总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沈阳市国资委。

      2007年,沈阳市政府曾考虑把ST惠天控股股东市供暖集团75%股权转让给香港第一上海,但在去年9月,第一上海宣布放弃受让。几乎与此同时,ST惠天公告决定聘任王宏伟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而王宏伟的身份就是沈阳市煤气总公司总工程师,由此加剧了沈阳市煤气总公司接手上市公司的猜想。

      公司称,此次划转需报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ST惠天公告,经初步核算,公司2009年1至6月将扭亏为盈,净利润约1500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负4857万元。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采暖费价格上涨及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