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维·斯密克 著 陈勇 译
中信出版社 2009年5月出版
⊙刘 轶
2007年或这之前,如果有人说:美国银行一套可疑的资产负债表工具潜藏有抵押风险,最初2000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会摧毁百万亿美元的全球金融市场,无疑会被嗤之为无稽之谈。
然而世事难料,噩梦成真。金融动荡、经济衰退、就业萎缩,危机后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以往看似平稳运转的全球金融体系乃至整个世界在瞬间就好像已经走到了尽头?2008年10月,就在华尔街的疾风骤雨正猛烈的时候,戴维·斯密克推出他的又一部力作——《世界是弯的》。在世界经济走势迷离之际,这本论述全球化潜在危险的著作,毫无意外地迅速串红。
应当说,与他的老朋友——《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相比,斯密克更有资格探讨“全球经济中隐藏的危险”。因为他有条件参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制定活动:他是美国民主、共和党两党总统候选人的经济问题高级咨询顾问;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朗、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以及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和现任主席伯南克都有过密切接触;他还是索罗斯、迈克尔·斯坦哈特、路易斯·培根等传奇金融投资大师的业务顾问。不折不扣,斯密克是“最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行业内部人士”。
为什么世界是“弯”的?因为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面临的多种潜在风险。斯密克指出,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中,产油国的投资者、亚洲各国中央银行及其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形成了四大新“金融权力掮客”,由此汇聚的巨额资金洪流可以在瞬间突破国界,这极大地动摇了原有的经济和金融活动游戏规则,削弱了国家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掌控能力。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即使是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很难像以往那样有效地干预经济活动了,其他中小国家概莫能外。可见,整个世界市场体系已经变得相当弱不禁风。
那么,斯密克又是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呢?我非常赞同本书译者陈勇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并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反对者,甚至是忠实支持者(创造财富、减少贫困),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盲目全球化展开尖锐的批评和发自内心深处的内省。”斯密克敏锐地察觉到全球化已经从简单变得日益复杂,这正是全球化的两面性。本书向我们描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全球化”图景:交通、通讯、互联网方便快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远隔万里变成了近在咫尺,这是全球化积极的一面;而另外一种图景是,因为透明度与信息的缺失让这个已经全球化了的世界变得更复杂,全球金融体系病入膏肓,岌岌可危,这是全球化消极的一面。“对金融市场来说,世界是弯曲的。我们看不到任何地平线。结果,我们的视线被限制住了。就好像我们被迫要穿越危险的弯弯曲曲的山路,而到处是陡峭的山谷,每攀登一步都会危险重重。”
鉴于书中对全球巨额资金流动、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家精神、国别经济政策(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等)、欧洲货币一体化等当代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的深邃剖析,美国前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说:“下一届美国总统(指奥巴马)在任职之后也应该认真读一下《世界是弯的》这本书。”
中国读者或许更关注的作者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斯密克直言不讳地指出,从整体上看,中国市场也会受到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仍然是一个主要依靠出口的经济体。如果世界经济因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而崩溃,中国的出口将会遭受重创。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领域正生成泡沫,这是最大的危险。这里的泡沫指的是,经济发展决策者非理性地吸引投资,期望能够获得高收益、高回报,结果这种期望值越来越高,最后形成了投资的恶性循环。正像近年来所有的投资泡沫——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网络泡沫,以及西方国家在本世纪初的住房泡沫一样,所有的泡沫都不会永久地持续下去的。的确,有些泡沫是慢慢萎缩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泡沫的急剧膨胀最终会导致其瞬间破裂,并带来无法准确估量的消极影响。如果中国经济的泡沫破裂,那么对整个世界来说,其造成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这时,中国将会变成全球通货紧缩的“巨人”。
或许,斯密克的许多观点,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评论未必客观,甚至不免存在少许偏激或者谬误。不过了解下面这段逸事,可能会为斯密克的评判作个注脚:斯密克参加了一个投资中国水泥产业的小团体,购买了8家水泥厂。然而,这项投资却失败了,有关资产被迫亏本卖给了法国拉法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