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地方债在一级市场受到市场机构的认同,另一方面,地方债在二级市场却出现“成交清淡”的尴尬,这种反差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财政部曾表示,目前地方债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托管量极小,因此社会公众关注较少。从最初几期交易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券与记账式国债相比处于正常状态。
不过,最新银行间债市交易情况表明,最近几期地方债大部分品种只有在上市首日的成交量较大,在平常交易日则鲜有成交。而在交易所市场,地方债更是乏人问津,绝大多数已上市地方债至今仍保持“零成交”。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说,近期地方债在二级市场频频出现“零成交”,一个重要原因是受股市继续上行的预期影响,导致整个债券市场交易不太活跃。因此,地方债券出现“零成交”很正常。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管圣义博士分析说,地方债一二级市场交易之所以反差明显,主要源于“一二级市场定价方面存在差异”,也就是配置型需求的定价机制与交易型需求的定价机制不一样。
他指出,在一级市场,主导定价的是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债券承销团,当前的资金面相对宽松,投资配置压力较大,由于其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地方债的招标利率虽然低但是加上免税效应,从配置需求上看仍有吸引力,因此基本上是放在投资账户长期持有的。但在二级市场,更多以中小商业银行、券商为代表的市场机构资金面则不那么“宽松”,加上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地方债券的低利率对该类机构而言吸引力不强,对该类债券的配置需求较弱。由于利率较低,单期发行量较小,交易型机构也难以从二级市场获取价差,所以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流动自然较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一级市场招标产生的较低地方债票面利率显然难以获得二级市场交易型为主机构“青睐”。众多机构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收益更高的品种,而不是收益率水平甚至低于1年期定存利率的地方债。
除了利率低,地方债被“诟病”较多的还有流动性差。管圣义指出,一般来说,发行频率高、单期发行量大的债券市场成交较为活跃。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从目前情形看,地方债一级市场认购十分踊跃,二级市场“零成交”的状况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发行,但从长远看影响显然是存在的。一些机构担心,地方政府依靠国家信用担保获得了低成本融资。然而,一旦未来地方债发行方式发生转变,抑或利率出现反转,机构持有地方债还是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的。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交易员表示,目前一二级市场的反差未来势必影响地方债定价,“如果二级市场成交持续冷清,市场机构对于地方债的流动性溢价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新发行的地方债无疑须付出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持有地方债的机构投资者也将面临较大风险,“利率水平的走高将直接导致其所持有债券资产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