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5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股文观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股文观止
    从资金结构看当前股市
    沪深股市一周涨跌停板排行榜
    爱使股份: 两题材成亮点
    无风不起浪
    地产金融股: 今明两年投资制胜关键
    卧牛蓄势 潜伏待涨
    调整延续 支撑尚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资金结构看当前股市
    2009年05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学伟
      □金学伟

      

      翻开沪深股市的走势我们可看到一个现象:以1999年7月为标志,前后两个阶段的大盘见顶模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1999年7月之前,每一波行情的最高点都是单针探顶,一旦高点产生,行情变急转直下。而1999年7月之后,大盘的每一个高点几乎都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折腾,少则4周,多则3、4个月。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市场资金结构的变化存在密切关联。

      我们知道,资金性质决定了投资心态与操作风格。这里的资金性质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资金期限,是长线资金,还是短线资金?一个是资金属性,是信贷资金还是非信贷资金?一个是资金规模,是小规模的零散资金还是大规模的集团资金?一般来说,短期的信贷资金会倾向于快进快出,这不仅仅是因为时间成本,耗不起,也因为一旦套牢就没了退路,损失惨重。而长期的非信贷资金会倾向于投资收益最大化,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退场。小规模的零散资金进出方便,一旦发现不对也会夺路而逃。而大规模的集团资金则没有这种便利,操作上经常会陷入船大掉头难的窘境。

      沪深股市的头部模式变化就与这种资金性质变化有关。1999年前,沪深股市的资金结构是:就长线资金而言,是散户资金大于机构资金;就集团资金而言,是短期、信贷资金大于长期、非信贷资金。因此每一波行情总是来如风,去如雨,一旦到位,行情变急转直下。而1999年后,开始是开放三类企业入市,后来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使长期的、非信贷的集团资金逐渐地成为市场主体。

      对长期非信贷的集团资金而言,存在四大定律。

      一条是永续经营律。这一定律决定了只要看好,就会长期持有的投资风格。

      一条是时间价值律。时间可以产生价值,我们的投资收益很大情况下都是借助时间来实现的。这一定律也决定了只要长期看好就可长期持有的投资风格。

      一条是交易成本律。大资金操作的冲击成本之高是一般股民无法想象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有数亿资金,哪怕一波行情涨100%,你又是最低点开始买入,到最高点开始卖出,你的收益最多能够达到60%就很不错了。基本上,一笔数以亿计的集团资金满仓进出一次的成本会大于等于30%。这一定律决定了长线集团资金不会因股市会有30%左右的回档就清仓退场,最多只会做些技术性或策略性减仓。

      一条是充足理由律。集团资金的上述特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因为简单的涨不动了就轻易抛出,或简单地跌不动了就轻易买进,而是需要有充足理由,能够改变他们对股市的基本判断。

      总之,要促使长线集团资金大规模减仓,至少要有2个前提:一个是有充足理由改变他们对当前市场的基本判断。在1664点行情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主流投资机构行动迟缓,直到2100点之后才真正开始动手,原因就在于此。一个是至少要看到有30%以上的回调幅度。在这一态势尚未明朗前,主流机构最多只会做高位的被动性卖出,而不会做杀跌的主动性卖出。

      目前大盘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从实际走势看,高位滞涨态势已相当明显。尤其是深综指,受到18月和36月均线的双重压制,回调态势呼之欲出。但另一方面,站在主流机构的角度看,至少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

      一是基本面上的充足理由。宏观经济的回暖迹象已相当明显,即便还会有反复,还有许多人倾向于本次经济复苏会呈现L型,即在低位长久徘徊,但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以后再有什么利空,也不会比2008年更糟糕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么坏的日子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日子不能经历?因此,从宏观层面看,缺乏充足的看空和做空理由。

      二是回调的幅度。从上证指数的走势看,一次像样的中期调整,下跌点数大约在400点左右。只有这样的高度距离,才能容纳市场进行长时间的、超过半年以上的震荡整理。而另一条规律又决定了目前点位上出现回调,其下跌点数难以达到400点这样的直线距离,那就是目前的点位距250天线的距离太近。本周五,上证指数收于2597点,而250天移动平均线的位置在2361点。直线距离只有236点,幅度不到10%。深综指收盘876点,250天线位于714点,直线距离162点,幅度18.5%。根据均线应用法则和经验,在技术层面上出现日线有效突破250天线,250天线在底部缓慢下行这样的格局后,大盘的回调多半会在250天线附近结束,其概率至少是80%。如果仅仅是这样幅度的回调,作为大资金,一进一出,不仅不能获利,反而会倒贴交易成本,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当前沪深股市的高位胶着局面就是这样形成的。

      笔者以为,这样的局面很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有一种强大的外力出现,打破市场均衡。

      (作者为上海智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