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7:特别报道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观点评论
  • A5:特别报道
  • A6:金融·调查
  • A7:产业·公司
  • A8:信息披露
  • A9:专版
  • A10:股民学校
  • A11:上证研究院·法律服务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研究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户
  • B11:基金·QDII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基金·封面文章
    战略布局下轮牛市 主权基金大鳄在行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战略布局下轮牛市 主权基金大鳄在行动
    2009年05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漫画 高晓建
      ⊙本报记者 朱周良

      伴随着全球股市的回暖和投资人气的不断积聚,有一类行踪隐秘的“重量级”机构投资者也在跃跃欲试——主权财富基金。

      大约两年前,也就是这轮危机初露苗头之际,主权基金一度成为全球最火的名词。特别是对于大摩、瑞银和美林等“落难”的西方金融巨头而言,这些手握大笔现金的主权基金简直就是上帝。

      然而,随后形势的急转直下,令这些雄心勃勃打算大干一场的基金大鳄们遭受了堪称出道以来最惨重的打击,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主权基金回归本土、帮助本国“救市”的潮流。

      过去两个月,全球股票市场持续向好,投资人对股市见底的乐观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迹象显示,那些退守老巢并且成功帮助稳住本国股市的主权基金巨头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为憧憬之中的新一轮牛市做全面的战略布局。

      “抄底”抄在最高点

      某种程度上说,是这轮旷世危机成就了主权基金,让这类习惯低调但却实力雄厚的超大型机构投资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在2007年次贷危机暴发前,全球主权基金正好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资产泡沫带来的巨大财富,以及一轮史上罕见的强劲经济增长,令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拥有的资产达到历史高点。连相对保守的“油老大”——沙特阿拉伯,也禁不住要设立一只超级主权财富基金,规模最高可达9000亿美元。

      恰逢此时,危机全面暴发,西方金融业连连曝出巨亏,难却盛情的主权基金也适时伸出橄榄枝,为摩根士丹利、美林、花旗、瑞银等欧美金融巨头注入了数百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新鲜血液。

      然而,随着危机愈演愈烈,各大金融机构损失不断扩大、股价暴跌至“仙股”,原本指望到西方金融市场抄底的主权基金却发现,自己的投资恰恰是在高点出手。

      过去两年,全球股市持续暴跌。标准普尔年初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股市在过去的2008年累计损失市值17万亿美元。2008年全年,标准普尔指数系列涵盖的全球范围内46个股市中,新兴市场平均跌幅高达54.72%,发达市场则跌了42.72%。

      不仅是股市,几乎所有资产类别过去一年中都在大幅下跌,油价甚至从最高147美元跌至30多美元。于是乎,主权基金的亏损也便成了必然。

      对于整个主权基金行业在这轮全球危机中的损失,很难有一个官方的统计数据。摩根士丹利年初有报告称,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在2008年的亏损总额估计在7000亿美元左右。

      考虑到主权基金的规模非同一般,其遭遇的损失也都是惊人的。世界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的挪威“国家养老基金”最近披露,其在2008年损失约905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0年基金收益总和。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挪威主权基金2008年所持资产价值缩水23.3%,损失额为6330亿挪威克朗(约合905亿美元)。至2008年年底,挪威主权基金总资产达22750亿挪威克朗(3253亿美元),持有约7900家公司的资产。

      而管理资产近3000亿美元的科威特主权基金也在危机中赔了不少。仅在去年3月底到12月底,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就损失310亿美元。科威特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投向了美国和欧洲的金融证券和房地产领域。

      前不久,久负盛名的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宣布,忍痛将在美国银行的投资“割肉”,为此,淡马锡损失了至少30亿美元。有消息称,仅在2008年4月至11月间,淡马锡的资产价值就下降31%,至1270亿美元。

      即便是被认为资产最为多元化的阿布扎比投资局,也在这轮危机中难以全身而退,据估计,该基金最多可能亏损1500亿美元,相当于其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

      尽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但主权财富基金领域过去几年仍在不断发展壮大。伦敦国际金融服务机构今年初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3.9万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8%。有人预计,到2015年,全球主权基金的规模将扩大至12万亿美元,几乎占到全球金融资产的10%。

      回归本土帮助“救市”

      痛定思痛,在抄底西方市场被证明彻底失败后,很多原本雄心勃勃的主权基金开始将眼光转回本土,响应政府稳定国内经济和市场的号召,成为帮助本国救市的一份子。

      在前不久的一个论坛上,新加坡前总理、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的董事长李光耀就感叹说,他们在花旗集团和瑞银的投资“过早”。在2008年初领导GIC大量介入西方银行业的李光耀说:“当市场下跌时,我们买入了瑞银和花旗,但我们进场过早。这是市场起伏的一部分。”

      著名财经公关咨询公司富迪讯今年初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鉴于经济下滑预期,全球主要主权财富基金2009年将抑制海外投资,部分主权基金将把重心转向本国市场。比如,颇具代表性的海湾主权财富基金科威特投资管理局去年因投资美国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而蒙受不少损失。自2008年10月起,该主权基金旗下基金开始在全球市场减持股票,同时将大量资金注入国内市场,以提振本国经济。

      其他一些主权基金则更早就开始加大国内投资。韩国政府去年底宣布,为了活跃韩国国内金融市场,扭转韩国股票市场颓势,政府将推动韩国主权基金投资国内金融市场。韩国股市去年暴跌超过40%,韩国政府希望主权基金能帮助活跃国内金融市场。

      俄罗斯的“国家财富基金”也在去年俄经济遭受10年来首次衰退后,动用1750亿卢布购买国内股票。在最近一轮反弹行情中,俄罗斯股市的涨幅在全球都位居前列。俄官员透露,国家财富基金在国内股市投资获得的收益高达42%。

      香港资深银行家、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温天纳上周五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过去几个月的情况看,主权财富基金大量回归本土。

      “从以往的第三国,转换成本国市场为主,成为经济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温天纳说。他分析说,很大程度上说,稳定股市也是经济稳定政策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那些持有大量现金的主权基金纷纷加入了本国“自我维稳”的行动。温天纳认为,主权基金重新加大股市投入,加上市场上重新泛滥的资金急于寻找出口,这也直接促成了过去两个月全球股市持续大涨。

      危机后积极“战略出海”

      在帮助初步稳住国内股市和经济后,在这轮危机中遭遇了重大损失的主权基金并不甘就此安守国内。眼见西方金融业和市场出现更多触底迹象,一心想补上过去两年中的投资窟窿的主权基金大鳄们又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布局国际市场。

      一个最近的例子来自淡马锡。新加坡《海峡时报》上周披露,淡马锡近日从美国银行手中购买了6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类似的举动表明,在西方金融业投资受挫,并未就此止住一些主权基金海外扩张的步伐,只是在经历了这次危机的教训后,主权基金会更加谨慎地选择投资标的。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主权基金较为看好西欧、中国、巴西以及中美洲部分市场。

      在折本30亿美元抛掉美银之后,淡马锡表示,其将重新聚焦新兴市场。据称,套现的资金将部分用于认购专注亚洲的渣打银行、星展银行、建设银行与印尼的一家银行。

      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潘金上周则透露,该国的国家财富基金在国内股市获利后,下一步可能考虑投资海外股市及海外企业债券。他说,财富基金目前在国内市场拥有充足的仓位,没有必要增加,不过在海外市场的投资仍有空间。

      同样在上周,世界第五大退休基金——韩国国家退休基金的首席执行官也表示,计划下月恢复在海外投资,本年度该基金将增加证券投资的比例。该基金掌管2000亿美元资产。

      而在中国,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近期也表示,由于情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现在海外市场出现了很多投资机会。他称,中投会积极地考虑,谨慎、坚定、适度规模地开展投资。“我们在危机发生之前已经警惕了,从整体上减少对外投资,(不过)今年情况发生变化了。”楼继伟说。

      温天纳对记者分析说,当前,在金融海啸看似稳定之时,投资人憧憬全球资产价格见底,金融股的价值也更为突显。他表示,一般而言,股市往往会提前经济一段时间企稳,因此,全球的主权基金已开始四处行动,希望把握最后时机、以较为低廉价格买入全球策略资产,同时摊薄早前投资的损失。

      在温天纳看来,不管是从主权基金还是其他的国际机构而言,目前大家还是相对看好中国市场。淡马锡近期的投资决策似乎与此判断相符。

      当然,仍有一些人并未对西方金融业完全死心。新加坡最大的主权基金GIC最近就表示,将继续押注花旗与瑞银,作为这两家公司的长期投资者。GIC已向花旗和瑞银投资了数以十亿美元。

      最近一段时间,欧美政府开始考虑出手在一些大银行中的政府持股,这也给包括主权基金在内的海外投资人带来了更多机会。据称,负责管理政府在莱斯银行和RBS持股的英国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已与一些潜在买家进行了接洽,其中就包括主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