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7:特别报道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观点评论
  • A5:特别报道
  • A6:金融·调查
  • A7:产业·公司
  • A8:信息披露
  • A9:专版
  • A10:股民学校
  • A11:上证研究院·法律服务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研究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户
  • B11:基金·QDII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对话
  •  
      2009 5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时事
    美元指数创出年内新低 负面因素不断增加
    通用破产大限将近 政府注资“杯水车薪”
    欧宝成香饽饽 菲亚特有意加筹竞购
    “海外并购就是要买以前买不到的资产”
    浙江筹划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海尔张瑞敏领衔“中国管理20人”
    实践管理
    首届大师论坛在沪举行
    房地产行业调整仍将继续
    优势企业有较大扩张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外并购就是要买以前买不到的资产”
    2009年05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应尤佳
      ——专访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

      ⊙本报记者 应尤佳

      

      在全球金融动荡之下,“海外抄底”之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并购贷款、重组税法先后出台,似乎又为国内公司的海外并购增加不少筹码。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国内企业是否适宜实施海外并购?海外并购又应该怎样实施?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费国平表示,国内一些中型企业比较适合“走出去”战略。如果真要走出去实施海外并购,就要想办法买那些过去想买却买不到的资产。

      

      上海证券报:对于想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来说,当下的经济环境是否适合?

      费国平:目前的国际市场情况是全球流动性不足,经济回暖处于徘徊阶段,对于有能力、有需求并购的企业而言可能会对资产价格和市场发展趋势看不清楚。但全球产能过剩,又必然催生企业通过并购重新优化资源配置,削减过剩产能现象。

      从国内市场现实情况来看,我认为从下半年开始,中国并购市场将会率先缓慢走出低谷。因此,无论是从银行放出的流动性,还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产业转型的压力,都会推动这一轮并购。但无论跨国并购交易本身的成本,还是跨国经营的成本,相对于在本土经营来说,都是非常高的。因此,一方面中国企业要抓住机遇走出去,同时也要关注本土的并购整合机遇。

      上海证券报:国内企业如何抓住这一海外并购机会?

      费国平:其实,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一轮全球并购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市场松绑的程度。表面上看,政府现在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但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有利于活跃并购市场的投融资、金融、税收等制度。

      

      上海证券报: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需要注意什么?

      费国平: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只看价格,这一轮的资产价格走低,是全球性的,而非区域性的。特别是这一轮的价格下降,伴随的是“去泡沫化”。“去泡沫化”就意味着资产价格中短期内,不可能回到危机之前的价格。

      所以要认清楚,金融危机到底带来了什么并购机遇。现在大家谈海外并购的机遇,大部分是说价格机遇,但是价格究竟是不是机遇?当我们庆贺收购成功的时候,对方会不会因为廉价资产的高价出手而同样举杯庆贺?

      

      上海证券报: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应选择什么样的并购对象?

      费国平:要去买我们过去买不到却一直想买的。全球范围内看,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我们今天买来的便宜货,未来可能继续缩水。海外收购也一样,买需要的才是值得的。如果早期的对外开放是市场换技术,那么今天的走出去,应当是拿钱换技术。中国产业的竞争技术,一方面要靠自主研发,一方面要靠海外收购。

      

      上海证券报: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走出去?

      费国平:观察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路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具备资本、技术、品牌、管理和全球网络等优势的跨国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合资、独资、并购不同阶段的试水逐步进入的。竞争力依然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一步跨出去并购需要慎之又慎。

      从中国整体战略上看,多出去些中型企业比较合适,不会都犯错,都吃亏。在金融和各种资源上,应当向中型企业倾斜,通过这些企业与全球的价值链、产业链的融合,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