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流动性驱动的强势惯性仍在,但行情本身已有结构性调整的要求,再遭受IPO重启的“突然袭击”,使得行情整体更加凝重,阶段性整理的趋势也更加清晰起来。
IPO重启不是主要因素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披露引起市场一阵惊慌。其实,IPO重启早在市场预期之内,而市场本来已经有修整局部性泡沫的调整需求,“IPO征求意见稿”的披露能使行情阶段性调整进行得更加充分,但还不会改变行情主趋势向好的整体格局。毕竟,目前行情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复苏进程,以及市场流动性变化,IPO重启还只是个次要因素。
从“IPO征求意见稿”具体内容来看,改革的力度十分有限,远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在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的时候,“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新股“大小限”给市场带来累积压力、“大小限”不支付对价就获得流通权、“少数人定价,多数人接受”的发行定价机制、机构投资者可以“低报高买、高报少买”等制度性缺陷仍是存在,因此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改革。IPO重启对行情的影响目前还只体现在投资心理层面上,对行情真正的实质性影响还要取决于IPO真正重启后的发行密度与新股定价高低等。
市场进入流动性过渡期
较长周期内流动性仍是行情的核心驱动力,但现阶段市场流动性正在进入一个过渡期。相应的,行情也将有一个阶段性震荡整理的过程:一是从政策性资金松动的驱动力向私有部门投资意愿逐渐增强的驱动力过渡,即由信贷超额释放向通胀预期进一步强化下的民间资本转化资产的需求过渡。由于这个过渡周期少则需要若干周,长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相应行情整理的过程将可能必较曲折。不过,也明确了“中、短期震荡整理,中、长期继续向好”的行情整体基调;二是从游资主导阶段向主流资金主导时期过渡。去年11月份以来行情的主要流动性驱动力来自于货币政策松动后的产业资本外溢与市场游资,从而形成了阶段性的“炒题材”行情,在题材股普遍翻番甚至出现结构性泡沫后,这股流动性的驱动力在显著萎缩,且在行情达到收益目标后对行情已经形成了回吐的反压力;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5 月20 日,今年以来已有38只新基金完成募集,其中26只为偏股型新基金,已为市场筹集了超过675亿元新增资金;并且,目前仍有多只规模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基金正在发行,市场因此将获得超过千亿规模由主流机构打理的新资金,对游资驱动力的萎缩将起到中和与补充作用。由于投资风格不同、入市周期不同、利益诉求不同,两者此消彼长的市场效应目前正处于过渡期。由于今年募集的新基金目前普遍处于建仓期,且偏好于蓝筹股,因此,行情阶段性震荡整理的回落空间比较有限。
行情转入平衡震荡市
尽管包括机构在内的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对行情的主趋势继续看好,但又普遍把2600-3000点区域视为行情阶段性的“雷区”,除了市场出现了结构性泡沫之外,主要的原因在于该区域有着群体性的心理障碍,以及共识性的技术阻力:其一,行情的历史性头部坐标是6124点,但剔除股改红利后的实质性头部是4700点一线;如果1664点以来的行情能复苏到4700点的一半,则目标约为3200点。其二,去年4-6月份“救市行情”失守的大缺口是3202点,有着重要的心理障碍与技术含义;其三,2650-2900点是去年6-8月份政策面“天天维稳”的行情区域,当时有许多投资者在此区域“抄底”,但最终账户市值普遍“被抄掉了50%”,因而在此区域积存着群体性的心理障碍;其四,市场普遍把2800-3000点视为IPO重启的行情预期坐标,在流动性为行情主要驱动力的情形下形成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行情已经构成制约;其五,2600-2700点曾经是年初市场的一致性年度预期,虽然目前市场的政策背景、经济复苏的时间进程、外围市场的形势、市场流动性丰裕度等因素均已超出原先预期,但当行情实现早先预期的时候,总会停顿观望并迟缓表现。
很显然,在行情整体框架中2600-3200点区域是承上启下与承前启后的区域,后期行情对此定有反复消化与蓄势,以及为将来突破此区域所需要的行情结构再造过程。因此,现阶段行情正在从之前的趋势性上升阶段向区域性震荡整理阶段演化,年初人们曾普遍预期的“平衡震荡市”基调正在形成。基于经济复苏趋势只会越来越好,A股行情“去熊望牛”也是个大趋势,后阶段如果在复杂性震荡整理中出现对多重行情制约因素进行集中释放的波段性急跌,仍是难得的战略性建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