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9 5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物业税需要权衡的多重因素
    招揽天下英才 欧盟推“蓝卡”
    调整信贷结构 “压”“保”大有文章
    奥巴马
    “降低外部融资需求”的潜台词
    那些在定向增发名义下的暗箱操作
    中国需尽早部署应对美元的金融战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调整信贷结构 “压”“保”大有文章
    2009年05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据权威人士披露,截至5月26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5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基本与4月份持平,预计5月份的新增贷款将延续4月的平稳增长态势。业内人士则预计,6月的新增贷款可能会较4、5月有小幅回升。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4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5918亿元,远低于一季度月均1.5万亿元的规模。不过笔者认为,这种信贷增速的明显放缓,属于正常回归。目前,应下大气力进一步提高信贷增长的质量,而信贷质量提升重在调整信贷结构。下一阶段,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信贷仍需要一定力度的增长,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商业银行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防范由于信贷结构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

      全面把握信贷结构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对于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十分重要。把信贷结构简单地归结为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忽视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就会对信贷政策取向产生误导。信贷结构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还要受经济、社会、市场、客户、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当然,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要满足风险防范与控制基础上的收益最大化目标,依据这个目标来不断地调整信贷结构,使信贷结构不断地优化。信贷结构的调整是对信贷资产分布构成比重和比例关系的调整。信贷行为一旦发生,不论是对客户的信贷进入还是退出,信贷总量的增加还是减少,都会反映为信贷结构的调整,都会引起信贷结构内在关系的变化。信贷结构还是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重要依据。研究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控制潜在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

      从央行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信贷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其中,票据融资占比下降较快,或不足当月信贷的两成。纯贷款的占比大幅上升,但短期贷款的占比仍然较低,绝对的主角仍然是中长期贷款。现在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很高,当然会偏好大中型项目。而短期贷款的提升属于金融结构问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来解决。当然,在一些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和融资能力有所下降;加之由于贷款成本、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方面的差异,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贷款则较为谨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而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小企业增加信贷投放,也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这是需要商业银行认真考虑的。

      当前,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有一定合理性,但也要防止经济波动加大的风险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这需要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结构调整政策。我国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若只有“保”没有“压”,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可能放慢,坚持“有保有压”,才能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近期银行贷款集中于政府项目,虽有利于较快拉动投资,但也要合理评估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并观察分析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果。

      对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来说,调整信贷结构,如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尽管统一法人的体制要求各分支机构必须执行统一政策,但分支机构由于受到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往往会逆向调整。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方式选择十分重要。通常,阶段性的重大结构调整可采取强制性的、指令性的方式,日常性的调整则可通过引导性的方式,如通过内部资金价格来引导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确定的目标调整信贷结构。这是成本最低的信贷结构调整方式。商业银行总行可根据市场信贷资金供求状况和信贷结构调整的要求及时调整内部资金价格来引导分支机构的信贷投向,抑制盲目扩张和资源的过度占用,尤其应当对不同的资金投向实行差别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分布按目标结构要求的方向运动。同时,还需加强对分支机构信贷交易行为的评价与考核,以强化约束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避免分支机构逆向选择客户,激励分支机构服从全行整体资源调度,形成按总行规定的要求来配置信贷资源的内在动力和调整的主动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