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信息披露
  • A3:基金
  • A4:期货·债券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9 6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矿价谈判
    中国背水一战
    盖特纳呼吁中国扩大内需的真实用意
    封禁五年 全国高尔夫球场猛增四百
    美国国债越来越烫手
    发行体制改革关键:打破二级市场潜规
    现在,是该向加拿大学习的时候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矿价谈判中国背水一战
    2009年06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日本新日铁公司撕毁了此前中日韩三国钢企达成的“君子协定”,率先与力拓公司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韩国浦项制铁也随之接受了日本与澳大利亚达成的合同价:粉矿在2008年度基础上下降32.95%,块矿在2008年度基础上下降44.47%。这给中国钢企与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之间的谈判造成了很大的被动。这样的降价幅度与中国钢企所希望的40%的要求有着较大差距。如果中国钢企接受这样的价格,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将全面亏损,并有可能直接影响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

      由于缺少话语权,在近年来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钢企一直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谈判屡屡失败,利益一损再损。以至于在2008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当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两大公司违反传统的国际铁矿石谈判规则、单方面提高铁矿石价格时,只能被迫接受更高的价格涨幅。

      那么,此次矿价博弈,中国钢企到底胜算几何呢?

      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5月31日发表的声明中不接受价格跟进的理由来看,降价幅度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今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供需市场的变化形势、没有体现钢铁生产企业与矿石生产企业之间利益共享、互利互赢的关系等,看起来都很在理,很具说服力,但是,却未必能够起到震撼作用,让铁矿石生产商们让步。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资本更不相信眼泪。要逼迫力拓等铁矿石生产商让步,还必须有更加强硬的措施。

      首先,中国钢企应当着手调查新日铁公司与力拓公司首价协议的利益关联。由于日本钢铁企业多数都在国外投资经营矿山,其权益矿占进口矿的数量高达60%。那么,新日铁公司在力拓及其关联公司有没有投资呢?新日铁公司与力拓公司的首价协议,有没有利益默契?如果存在这样的利益关联,就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原则,损害了第三方的利益,就不能作为铁矿石定价的依据。

      第二,中国钢企应当有壮士断臂的决心。据了解,力拓公司50%以上、淡水河谷公司30%以上的矿石都是出口到中国,也就是说,中国是这些铁矿石巨头的主要出口国。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铁矿石生产商不向中国供应铁矿石,中国钢企将无以为继。反过来说,如果中国钢企不接受这些企业的铁矿石,这些企业也将无以为继。在这场利益博弈中,中国钢企能否壮士断臂,不降价,就停止进口铁矿石呢?中国目前的钢铁生产早已严重过剩,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钢材供应紧张的问题。而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他国家对铁矿石的需求也不会出现需求明显增加的变化。

      当然,这些也都是权宜之计,可以救得了一时,但救不了长期。中国钢企要想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真正获得话语权,还得下大功夫做好件五事: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投资境外矿石企业,掌握更多的矿石资源,增强谈判的主动性和利益的互补性;二是整合钢铁企业,改变目前产能过剩的不利局面,减少对铁矿石的过量使用和浪费;三是提高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压缩生产经营成本,以适应铁矿石价格的变化;四是加强与日本、韩国等钢铁企业的联合,增强亚洲钢铁企业的凝聚力,共同应对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变化;五是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合作,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处理贸易争端,特别对可能出现的利益关联问题,借助世界贸易组织的力量去调查和处理,维护市场的公平性。

      此次铁矿石价格的谈判,对中国钢企来说,既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机会。谈好了,可以有效增强中国钢企的话语权,对今后的类似谈判发挥积极作用。谈不好,会使我国钢企在今后的更多谈判中陷入困境。因此,必须以强硬的态度和灵活的技巧对待此次价格谈判,至少要在目前的降价基础上有所突破。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