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认为,珠三角“经济星云”趋于裂变,广东多点平衡发展态势已初步显现。
⊙本报记者 蔡国兆
广东相对欠发达区域“隆起”
来自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信息称,2008年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带动就地就近就业,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上升18.2%。2009年第一季度,这个数据达到16.3万人,同比上升19%。
劳动力逐就业岗位而徙。广东经济体内在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动。伴随着珠三角日益明显的要素溢出,始于2008年的“双转移”正在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广东。
粤东梅州人陈妞不久前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就业。她说,现在家乡新建项目很多,很容易找到工作,工资水平也和珠三角差不多。她所在的梅州国威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深圳转移过来的公司,共有员工2000名,其中梅州本地人1800名。
“‘双转移’以来,广东山区的财政收入增加速度都超过了全省平均速度。从经济发展势头上来看,清远、揭阳、河源等地相当强劲,汕头等区域也出现了好的迹象。”广东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2008年清远市实现GDP746.6亿元,增长18.4%,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9%、30.8%。
2008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分别增长13%、10.2%、12.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大批新产业集群涌现
“广东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崛起态势已经比较明显。这不仅与市场条件下珠三角的经济要素溢出有关,也与政府大力推动的‘双转移’有关。”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邓兴华副处长说。
在粤东北,河源市目前与中山市、深圳市及下辖福田区、南山区合作,在广袤达13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成了四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目前,这四个转移园区已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0.49亿元,落户项目455个,初步形成了电子电器、矿产冶金、模具制造、新型建材、光学眼镜等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河源市相关部门介绍说,2008年,河源各级产业转移园实现产值153.99亿元,税收6.92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97%和18.99%。
通过产业转移园这一重要载体,一大批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广东相对欠发达地区集结、聚合,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广东经济增添了可喜的暖色调。
据介绍,2008年广东29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02.66亿元,实现利税27.72亿元。至2009年一季度,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已增至32个,建成项目693个,投资额达586.08亿元。
“产业转移园正在为广东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作出贡献。”幸晓维说。而按照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有关人士的说法,“通过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在一些相对欠发达区域嵌入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一个片区的发展。这种跳跃式的‘扩散’已经成为珠三角实现其经济辐射功能的一个重要方式。”
核心区产业结构巨变
在广东省内相对欠发达区域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珠三角核心区的产业结构也出现深刻变化。
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115家建筑陶瓷企业关迁了84家,但这里并未成为“陶瓷废都”。相反,这一地区正在加速成为陶瓷研发设计和会展中心、陶瓷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生态型精品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业总部基地。
在禅城的建陶专业镇南庄,原先72家建陶企业如今只剩下了29家,“填补空间”的是50多家迅速进驻的陶瓷机械制造企业,新产业结构形态已初现端倪。
“佛山的陶瓷品牌不会因企业搬走就不复存在。生产不在佛山,但销售、研发、展览不仅依旧在佛山,还因为生存空间的扩大越做越强。”在南庄,华夏陶瓷博览城董事长冼永恒告诉记者,整个博览城占地1500亩,有15000平方米展位,生意红火得“不得不把仓库改成展厅”。
珠三角“经济星云”正在发生裂变。近年来,通过“腾笼换鸟”,珠三角引入了不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其原有产业也在国内外环境的“倒逼”下出现了求创新、求突破的态势。据介绍,珠三角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深圳、佛山、珠海、东莞降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