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断供”另有隐情 上海楼市整体仍供大于求
    数据解读房地产
    IPO重启
    难成房企融资新期待
    投资风向
    脱离市场回暖 办公物业继续“过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断供”另有隐情 上海楼市整体仍供大于求
    2009年06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和裕
      1-5月上海共成交商品住宅680万平方米,却只有411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有观点认为月销量继续维持眼下高位的话,上海住宅市场恐面临“断供”。但也有人指出,基于去年遗留的大量存货,楼市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而房价依然会受到制约。

      ⊙本报记者 李和裕

      整体仍是供大于求

      对于目前的供需缺口隐忧,业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比较今年以来的销量和新增供应量,的确显得‘供不应求’,但其实并不能这么说。”世邦魏理仕研究部大中华区董事马雪明表示,“去年楼市低迷中积压了的大量供应还有许多没有消化,上海等城市的可售存量是在迅速减少,但也只回到了去年年中可售存量600多万平方米的水平,目前的楼市主题仍是‘去库存化’。”

      “整个2009年的供应量现在当然还无法得出,但正常情况下当年的‘新增供应面积’与前一年的‘新开工面积’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去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还是有微弱增长的,加上去年有大量存量房积压,全年供大于求的压力还是存在的。”新聚仁机构的分析师也表示。

      从上海2006-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年“新增供应面积”与前一年“新开工面积”的比例系数维持在0.70-0.75左右,(见表)“由此推算,2008年新开工面积为1762万平方米,乘以0.70-0.75,2009年新增供应面积应在1233-1322万平方米范围内。同时考虑到年初时官方网站显示约有800万平方米的存量房积压,因此2009年的整体供应可能在2000多万平方米。今年以来楼市成交回暖,但即便按前五个月平均136万平方米的月成交量计算,全年成交量大约在1600万平方米左右,还是低于供应的。”

      当然,在供应方面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新增供应,开发商有自己的策略,也就是推盘的控制,比如更愿意在传统销售热季投放,但也要与竞争对手错开投放时间,这可能使得一段时间、部分区域内新增供应乏力。而且由于目前释放的多为自住需求,如果新增供应的产品与需求契合度不大,也可能形成有效供应不足。”马雪明指出。同时,根据上海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4月上海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8.8%,所以政府方面可能更需要考虑的不是今年而是未来几年的供应平衡。

      

      松绑投资促后续供应

      业内分析,目前开工量下降、后市供应受制约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土地交易,虽然地方已经在土地供应方面摆出积极姿态,但开发商的信心似乎仍未完全恢复。“近期我们可以看到开发商已经在恢复拿地了,但总体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仍是减少的(去年上半年成交仍较踊跃,下半年才真正转入低迷)。而且虽然销量回暖,依然谨慎的开发商却也不敢轻易大量开工、加速开发。”马雪明称。

      政府也已注意到了销量增长与开发投资并未实现同步的问题,所以日前宣布下调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至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也降至30%。“此举降低了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准入门槛,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项目开发,促进后市供应,进而缓和价格走势。”马雪明解释,“需要指出的是,自有资金比例下调并非主要加快现有项目的施工节奏,而是推动开发商手中尚未开发项目或是新项目的建设,因为政策的效应是刺激开发商的滚动开发,比如先后开发两个项目,以前往往要等着第一个项目收回的资金达到第二个项目投资预算的35%才好启动,以后则只要有20%的资金量就可以了,这样便从成本和时间上推动了新开工量。”

      当然,即便今年的土地交易和新开工量回升,也不能代表明年的新增供应量就一定有保障,毕竟今年刚拿地明年就预售的项目不会太多,但好在上海开发商手中的土地存量目前还不算少。如方方地产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仅在上海有土地储备且年销售额位居前列的15家房企,他们所拥有的土地可供开发年限平均约6年,考虑到拿地后还有开工时限,业内认为后续供应还是可以跟上的。

      

      买房要等楼市企稳

      基于供需关系依然是制约楼市的核心基准,业内人士建议购房者保持理性。

      新聚仁机构的分析师预期,今年楼市的发展曲线是,一季度成交量整体复苏,二季度明显反弹,三、四季度则可能呈现销量中、高位盘整,“今年的需求总量同比取得较大升幅是很有可能的,但由于政府关注民生的态度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制约,预计楼市爆发的可能不大,而处于平稳攀升的周期中。”

      “我的建议是不妨等到三季度。”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啸天坦言,“眼下不少人在看着楼市的热销情况,看着自己中意的房子一套套被抢掉,都有出手的冲动,这是很典型的国民消费特征:从一开始的反应不足,到最后的反应过度。考虑到近期房价重回高位,且购房的可选择余地不大,等一等未必是坏事,冲高后总是需要调整的。现在有不少开发商之所以涨价,主要是事先没想到一季度以来行情这么好,所以在年初设定目标时定得比较低,现在则趁着上半年行情涨价,争取销售利润也能够漂亮一些,毕竟之前他们是真的降价了。而楼市回暖也使得一些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有所加快,预计到6月以后新房的供应量会上来的。”

      2005-2008年度上海新增商品住宅供应形势(单位:万平方米)

                                    

        

                

            

    2005200620072008
    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2486211216341762
    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186114571200
    比例系数(本年供应/去年新开)0.750.7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