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牛市前三年宜持续重仓
    尾盘20分钟
    跳水的原因与出路
    2701点
    是短线支撑位
    本轮反弹或已进入收官阶段
    十年嬗变:前进中的证券研究(上)
    cnstock
    流动性不应成为唯一理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十年嬗变:前进中的证券研究(上)
    2009年06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晓晖
      1999年至今十年了,十年坎坎坷坷,内地股市从小舢板变成了航母;十年风风雨雨,内地股市实现了全流通这样一个深层次的嬗变。回眸望去,单单证券研究方面就有很多好玩儿的东西。证券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原生态阶段、博弈阶段、精细化阶段。

      ⊙张晓晖

      

      原生态阶段

      先说说原生态阶段吧,这个阶段最好玩儿。

      最早的证券分析是什么呢?就是一报三数、一论、两书、千术。

      一报,就是街头的小报——把沪深两市的几十个股票列表(现在太多根本写不下了),每个都有三数(每股收益、流通盘、市盈率),一目了然。很多是自己做的,印出来就能卖钱。周末纷纷来到营业部门口买上一份儿,再扎到人堆儿里听高人吱吱不倦,滔滔不绝。这一天过得蛮充实的,虽然听到的不一定对。

      一论,就是波浪理论——专门有人讲,那时候不收钱,也没有借机牟利的带头大哥,都是纯粹的活雷锋。提着一块小黑板,端着个沏了酽茶的大玻璃罐头瓶子,在营业部门口台阶上一摆,立马就围上一群人。然后就一二三四五ABC浪数起来了,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打起来。可要是哪位不来,还真想得慌。不是冤家不聚头,每到周末就聚集得人头攒动,看着中间几位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们华山论剑。那叫一个过瘾!

      两书实际上不止两本——一本是张龄松的《股票操作学》,另一本其实是一套,邱一平写的,后来被人称作“红宝书”,都是脑子活泛的人从台湾省趸来的,卖得贼贵。看这两本书的人基本上算是比较钻研的了。

      由于分析手段的粗糙,那时候的股票操作也有比较鲜明的原生态特征:市盈率一律是静态的;上市公司从来没有调研过;跟庄都比较原始,还没有××系之说,只是盛传大户进去了,或者大资金奔上海了,就好像动画片《咕咚来了》,一声“来了”就能有一大堆人挤到柜台去递单子。

      现在呢,不担心“咕咚来了”,倒担心“股东跑了”,大小非、大小限能吓得人大小便失禁。

      至于说千术,其实没有一千个,但总之是很多——波浪理论、时间窗口、缺口理论、K线组合、均线、指标、形态、量价,还有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四柱预测、江恩理论、农历节气、周易预测……多得够马三立马老写个《报菜名》的了。反正真的假的、有道理的没道理的,就这么放一块儿堆儿,熬了一锅有滋有味的腊八粥,至于里面是营养还是三聚氰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不是说现在就没有原生态了,原生态还是有,只是不大占主流了。华尔街先进吧,不也有搞星象的?骑着个笤帚绕着行情机飞呀飞,预测就出来了。咱们这儿也有人大讲九星连珠的——本来能成哥白尼的,可惜了就这么让股市给毁了。

      的确,原生态时期属于草根时期,在一个新生事物面前,所有的人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甭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蓦然回首,我们或许会挑剔那时候的傻,但那时候恰恰是一个民族资本意识的启蒙阶段。

      

      博弈阶段

      随着券商的建立和完善,研究所、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室多起来了。这个时候就诞生了一个东西:研究报告。

      记得第一次看到的研究报告是君安证券研究所的,装帧十分考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统计,还有折线图、柱状图、饼图,一下子让人肃然就起了敬了,相对于当时不怎么挨边的股评,说服力大多了。

      当然,各种各样的图未必意味着结果的正确,市场的疯狂炒作也往往让研究报告大跌眼镜。但研究报告的出现,标志着原生态逐渐演化,凭空臆测的东西少了,数据统计的东西多了,可信度也比过去高多了。

      博弈阶段的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力量——券商、庄家、投资基金、大户,各种力量在市场里博弈、消长;也就出现了很多波澜壮阔的牛股、诡异荒诞的走势;研究报告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坐庄的色彩,在研究论证的后面也有些追踪黑马的急躁,若隐若现地漂浮在推理和统计中。

      那时候的书呢,都是什么《铁血短线》之类,带着战胜庄家、擒庄、与庄共舞之类的字眼儿。比较上档次的就是李文普顿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了。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浪潮。四川长虹和深发展的雄起是内地股市第一次价值挖掘的尝试。当然现在看起来,有些稚嫩,而所谓挖掘,也只是着重于很明显的静态低估,还是逃不出格雷厄姆的范畴,仅仅计算一下市盈率就可以把两个股票捡起来了。奇怪的是,当时的市场偏偏对长虹3-4倍的市盈率视而不见。现在看来,如果是巴菲特一定不会选择四川长虹,因为家电行业不具备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和坚固的护城河。而偏偏是家电行业脉冲式的短暂繁荣成就了长虹作为大牛股的辉煌。

      网络概念是内地股市第一次对世界潮流发出呼应。随着纳斯达克网络股的甚嚣尘上,亿安科技为首的四大天王也风生水起,只要企业一宣布上网,带上一个“.com”,那股价就能翻跟头,往上。泡沫破灭以后,亿安科技演了一出“罗成叫关”,董事局主席罗成跑了,远没有《瓦岗寨》里的白马银枪小罗成那么敢作敢当。剩下的网络股么,尘归尘,土归土了。

      其间的概念还很多,不过时间都不长,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比较持久的是资产重组。资产重组的重头是ST。垃圾股炒啊炒,最让研究机构头疼:一研究吧,那里面啥玩意儿都没有;不研究吧,股价打着滚地往上翻。庄家的横冲直撞让研究机构们无所适从。

      就像《股民老张》那首歌唱的:投资要理性,价值第一桩,可ST的股票总是翻着倍地涨;资产重组老生常谈年年月月讲啊,公司不仅卖业绩,还能卖想象……

      这段时间的证券研究基本上很尴尬——关注研究报告的散户很少不用说了,研究报告还经常成为大户们的嘲笑对象,有人宣称“专门和研究机构反着做”。不过,这样的人现在都看不到了,不是金盆洗手,就是折戟沉沙了。

      但猖狂的坐庄手法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比如2006年某企业玩的“熊猫烧香”,跌停板上三个500手的成交大单。咋,求人放你一马?最幽默的是ST金泰,2007年一路42个涨停板,向全世界宣告这里面有庄家。不知道坐庄的咋想的。什么时代了?手法还这么小儿科?

      老人家说过,机会主义分子,改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