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盘强劲的提携下,“端午”后的A股又创新高,行情重心也切入到“复苏+流动性”,但蓝筹股的滞后涨升并不意味着行情整体会就此平步青云。自4月中旬以来,行情200点的涨幅耗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而2600点至3200点一带正是市场的“雷区”,这意味着后期行情将可能会“越走越费力”。
资产价格趋于泡沫化
自3月初以来,全球股市、各类大宗商品、原油与有色等资源品、黄金等保值品、国际船运价格,甚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罕见的联袂上涨,最近两周涨势尤甚。其中有去年超跌的因素、欧美经济在一季度出现见底信号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美元贬值趋势促使通胀预期日益增强。美元贬值趋势的形成,一是因为“美联储开动了印钞机”;二是因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近期被调降。自3月4日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从89.62点下跌至目前的78.58点,3个月的最大贬值幅度达到了12.32%。而美国用“印钞机”来促使经济好转,给全球资本市场必然带来“复苏+通胀”的预期。并且,这种预期已越来越强化。
随着金融危机的减缓,全球经济开始寻求着底复苏,金融危机之前驰骋于市场的充裕流动性也正在重出江湖、07-08年危机时全球投入了约5万亿美元的“救急资金”(收回去的是有毒资产,放出来的是真金白银)正在溢出、美联储“带头印钞票”已经使全球步入了数量化扩张的轨道。因此,全球资本“三流合一”的威力与魔力已开始逐步展现,明确地告诉投资者:我们正在进入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化的时代。
“复苏+流动性”行情更稳重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方案”再次激活房地产、工程机械等板块;成品油价格的调升提高了石油股的盈利预期与估值水平,也间接地助推煤炭等其他资源类行业公司,权重极大的“石化双熊”已阶段性地演变为“石化双雄”;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利于有色、黄金、原材料等公司股票的表现;银行净息差见底为本身已经估值折价的银行股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持;外盘的强劲直接提携着A-H股公司股价的坚挺。这些,使得A股市场丰裕的流动性又找到了做多理由,并促使行情结构进一步由“题材+流动性”向“复苏+流动性”方向演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的利润增速已经从1-2月份的下跌39%恢复到4月份的下跌17%。其中,去年的亏损大户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最低的电力行业盈利恢复非常迅速,这进一步强化了行情的“复苏”要素。在流动性层面上,除了数十家已发或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外,从6月1日开始,具有私募特性的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已正式开闸,这可能成为市场孕育新主力的一个起始点。同时,也意味着行情流动性驱动力的重心正在由市场游资向基金倾斜。由于基金与游资投资风格的迥异,结构重心向“复苏+流动性”方向迁移的行情格局已可得到确定。相比之前“题材+流动性”的行情结构,“复苏+流动性”的行情少了些激越,但多了些稳重,提示出后期行情若有风险释放的调整或有结构性修整的压力,更可能以强势震荡的形式出现。
“雷区”运行的行情多震荡
市场向‘复苏+流动性’方向演变并不意味着行情在蓝筹股助阵下会改变前期“急跌慢涨”的轨迹而高歌猛进。相反,基于以下因素,后阶段行情仍会时常出现震荡:其一,2600-3200点区域本身是个多种牵制因素交织的“雷区”,在目前无论经济面还是市场面还缺乏新驱动引擎的态势下,行情还难以一步跨越;其二,蓝筹股有业绩转好的预期,但还难有强劲复苏的超预期表现;有相对低估值有补涨的要求,但难有类似小盘股泡沫化的市场基础。相反,如果IPO重启小盘股先行,行情的估值劣势可能会促使小盘股回调给行情带来压力;其三,无论是大宗商品市场还是股市表现,外盘阶段性的强劲行情本身并不十分稳固,若有震荡A股也必受影响;其四,即将陆续披露的5月份发电量、出口、信贷等部分经济数据如果不如预期,市场信心打折必然会促使行情出现短期震荡;其五,6月份IPO重启已是大概率事件,市场的谨慎预期给行情带来压力,实质性重启也会促使行情震荡;其六,目前除银行、石化外所有A股的静态市盈率已超过45.5倍,如果银行、石化等蓝筹股继续推动行情高涨,则意味着行情将出现全局性泡沫,行情整体风险的上升必然会形成阶段性震荡。
因此,对于目前处于“雷区”又表现强劲的行情,投资策略上应当“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对行情整体如此,对已有局部性泡沫的个股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