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6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油价回升趋势似可持续
    金属期货助推行业发展 专家纵论套保
    上海辖区期货业2008年整体盈利4000万元
    美元剧烈波动 专家称金价牛市“有道理”
    专家建议国资委成立央企套保风险监管中心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建议国资委成立央企套保风险监管中心
    2009年06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钱晓涵
      ⊙本报记者 钱晓涵

      

      在昨天举行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能源分会上,BP能源公司、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会长杨晓卓就“2008年中国能源套期保值对冲之教训”作了专题演讲。杨晓卓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我们必须发展中国的风险管理市场,中国需要流动性好的交易产品。为避免大型国企重蹈去年“套保”巨亏的覆辙,杨晓卓建议国资委成立专门的风险监管中心,帮助从事套期保值的央企进行风险管理。

      2008年,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崩盘,不少从事境内外能源对冲的企业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其中,尤以航空公司遭受的损失最为重大。包括中国国航、国泰航空、东方航空,以及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等在内的全球航空公司,还有为数众多的能源对冲基金,在航油对冲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为此,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禁止中央企业在衍生品市场进行投机活动。一些市场人士由此错误地将企业正常的套期保值行为与投机直接划上了等号。在杨晓卓看来,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

      “不行动就是最大的投机,也就是说你什么都不干,事实上就是最大的投机!”杨晓卓表示,企业如果不做套期保值,事实上就是把宝押在将来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上面,希望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达到无为而治。“可是市场是不会这样的。”

      杨晓卓认为,大型国有企业必须对价格风险进行管理,也必须参与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为避免央企再遭重挫,杨晓卓建议国资委成立风险监管中心,帮助央企管理风险。“企业要做套期保值的话,就要报告套期保值的量,所有的对冲合约和衍生品交易。监管中心的功能我觉得可以是风险监督,在这个监督的过程当中,应该重监轻管,帮助企业制定最佳对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