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13:专版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6 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从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市场 探寻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
    杰尼芬·普特尔:
    中国传统艺术是我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剂良方
    豪·福斯特:当代艺术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
    大卫·凯利尔:为何误解中国艺术?
    常宁生:从当代艺术的流变性到批判性
    王林:
    从后先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立场问题
    泰锐·史密斯:
    当代艺术在被评论之余更多需要的是批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卫·凯利尔:为何误解中国艺术?
    2009年06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艺术史博士、美国克利福兰

      凯斯威思顿里色夫大学教授

      我们已能看到很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由此,我们开始希望能够互相借鉴彼此的文化,并开始专注于将西方元素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当中。当然,我们都意识到将一个国家的思维融入另一个国家的视觉文化上是非常危险的事。中国有特定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形成西方人无法预测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来说,也非常难以理解。所以,就我们所看到的,经常会出现异国文化作品上的错误理解。在我来中国之前,也存在这种情况。随着我在中国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错误理解会逐渐消失,这是我的成长过程。

      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的思想,或许语言障碍是因素之一。但有意思的是,我的中国助手与我交流时,却能很快了解我的意图,这是让我惊异的。这是由于我们思维模式不同吗?或者是我们的教学模式不同造成的吗?所以,当我向一些朋友介绍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一场辩论,关于“是谁失去了中国?”的时候,他也非常困惑。我当时对他说:“我们认为是美国失去了中国。”对艺术来说,语言有的时候是障碍,但是语言的问题解决之后,也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也就是我们不能夸大语言的功效。有些人会一直说,我们可能没有艺术,我们有的只是艺术家。因为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无法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