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7:圆桌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观点·评论
  • A5:产业·公司
  • A6:股民学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对话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海外
  •  
      2009 6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大象起舞 ETF基金申赎规模飙升
    大成策略回报连续分红
    南方基金上报联接基金产品
    生生不息
    建信收益增强成立 募集规模近80亿
    赤字危机
    汇添富砸5000万“自购”
    嘉实研究精选
    最近一年总回报率居首
    银河行业优选今起开放
    博时年金管理业绩靠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生生不息
    2009年06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银华基金)
      金融危机究竟是困难还是机遇?这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当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背后,便依稀可见历次危机的影子,那就让我们从过去寻找当前问题的答案。

      此次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得中国基金业再次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考验。不过,回顾历史,我们却发现,伴随每次资本市场的危机,基金业都在经历了调整后更加发展壮大。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后,《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相继出台,确定了现代基金业的监管框架,并推动了开放式基金的全面繁荣;1924年,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在设立之初的规模仅有39.2万美元,到1998年,其持有的市值已达110亿美元;而1987的华尔街股灾则成就了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全面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个延续了百年历史的行业,基金业在历次危机中屹立不倒且不断发展,其背后自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中国基金业仅十年的历史中,也同样能看到这种力量的涌动。1998年,中国基金业诞生,也正是那一年中国加快了加入WTO的步伐,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社会财富的积累奠定了中国基金业在2006年到2007年间快速发展的基础。而2005年沪指跌破千点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激发了A股迅速上涨的动力,进而使证券投资基金家喻户晓。

      太阳之下,本无新事。当前的危局中,也许正酝酿着下一个跨越。在面对迷茫和困惑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全球基金业的历史,重新确立对基金投资的信心,并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基金业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将在2009年里讲述全球基金业百年传奇之旅的故事,为投资者打开一扇回顾基金业历史、观察全球基金业发展的窗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我们冷静观察和思考过历史的镜鉴之后,将看到基金业背后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们对国家、民族和美好生活的信念,将不再因为几个数字的涨跌而改变。与短期的利益相比,这种坚定、乐观、向上的信念,无疑是更宝贵的财富。

      (银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