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7:圆桌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观点·评论
  • A5:产业·公司
  • A6:股民学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对话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海外
  •  
      2009 6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观点·评论
    国际油价何以重拾爆发性上涨之势
    日本上班族男士省钱新招:带便当上班
    新能源改革的产业化空间
    切勿低估美国经济逆境调整能力
    资源定价权之痛:不能再被动应对
    美国政府和通用汽车:致命混合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能源改革的产业化空间
    2009年06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宇峰
      陈宇峰

      据权威媒体透露的最新消息,中国政府正在制定一项高达3万亿的新能源政策计划,以加入到发达国家未来能源开发的竞争行列之中。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新能源改革计划不仅使国家站在一个长期战略的全球视野上参与下一轮的国家竞争战略之中,而且还能有效解决国内需求不足,增加国内就业,最终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据此,各方对新能源计划期望甚殷,普遍以为更大的新能源计划能在这场经济中大有作为,而且这项计划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受此影响,A股市场能源板块被再度热炒。

      笔者以为,这一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新能源政策计划,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还要考虑这一战略性投资的市场化风险,以及与传统能源产业之间的各种可能衔接性。

      我们知道,恰恰是在陷入“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才逐渐发展起来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实践。因此,在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刻,中国推出这一政策恰逢其时,之前日本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不过,日本并没有把他们的这些技术形成可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过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广阔的市场。在当时的能源格局中,人们并不会出于环保的目的而使用这些昂贵的新能源或者节能技术。所以,当时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人们的普遍观念决定了日本有能力并有财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技术或者节能技术,但却没有办法使日本人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过程。

      大多数能源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当国际油价持续稳定在每桶200美元以上的时候,这些新能源技术才有广泛的市场化拓展空间。因此,我们在制定实施新能源计划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任何可突破的空间。比如,近几年我国风电发展速度惊人,装机容量从1995年的3.8万千瓦到2008年的1215万千瓦,2008年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4位。这一发展速度是因为风电成本与火电成本最接近,并且具有产业链和规模化优势。2008年,中国新装机容量已达到6300 MW,同比增幅82.66%;2008年,总装机容量达12200 MW,同比增长106.6%。原先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风电发展的指标是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新能源规划会对风电发展指标已调整为1亿到1.5亿千瓦,而3000万千瓦的目标可能在2011年实现。而实际上,巨大的风能储量使得这一风能技术在未来具有可持续的产业化前景。

      太阳能技术则是另一个显性的新能源方向,同样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化空间。尽管太阳能发电成本远高于其他电源,但目前光伏系统的安装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将直接驱动需求的增长。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大大超过安装量,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将使产业链完整、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受益,未来中国市场值得期待。财政部近期推出的“金太阳”工程和前期的“光伏屋顶计划”相互呼应,预计对行业的补贴金额在100亿元左右,拉动500MW的装机,将鼓励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建设。

      尽管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技术已有了相当的产业化市场空间,但仍需中小投资者大量涌入和消费者观念的彻底转变。基于减少风险的考虑,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对于传统能源行业的改造升级也非常关键。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传统能源产业仍具有效率提升和技术改进的空间,而另一方面,在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大量的结构性失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消化。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