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金融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7:圆桌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观点·评论
  • A5:产业·公司
  • A6:股民学校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对话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海外
  •  
      2009 6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大银行倾力相助 半数贷款投向中小企业
    版面导读
    估值不低溢价仍合理 基金预测股市震荡上行
    最高法院出台文件要求
    稳妥执行上市公司等案件
    索罗斯:全球仍处熊市 中国可能是例外
    中日对话: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估值不低溢价仍合理 基金预测股市震荡上行
    2009年06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到目前,上证综指持续反弹超过1100点,面对从低位上涨逾60%的指数和依旧有些扑朔迷离的经济前景,基金为下半年A股市场运行定下了“震荡上行”的主基调。

      

      对下半年行情保持乐观

      中海基金副总经理兼投研中心总经理李延刚、中海基金研究总监魏延军对下半年的经济运行均表示乐观,认为从目前的流动性、经济增长、通胀预期和政策导向来看,“投资时钟”已转向了经济复苏与通胀预期,出于对企业盈利转好和估值水平的判断,下半年市场将维持震荡上行格局,企业盈利转好程度将决定指数的上行空间。

      不过,中海基金认为,上行的同时,震荡加剧也是下半年市场运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基金科汇的基金经理伍卫认为,复苏是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变化的过程,企业盈利预期将持续好转,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也将逐渐明朗。如果四季度出现高增长、低通胀格局,则会非常有利于股票市场。

      

      估值不低 溢价合理

      对于A股市场已不便宜的估值,此前一直被认为是制约行情进一步深化的因素,基金也曾激辩估值,认为泡沫渐起。而随着经济复苏预期越发强烈,目前大部分基金经理趋向于认为,虽然A股估值已不便宜,但溢价仍处于合理区间。

      金鹰行业优势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彭培祥认为,“对于正处在一个经济体高速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讲,相对一定程度的溢价是正常的,目前溢价处于合理水平。”

      国联安研究部总监陈苏桥也认为,就目前而言,宏观经济数据逐渐向好,股价隐含的EPS已经上调了。

      广发聚瑞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刘明月表示:“宏观经济正在走出底部,上市公司的业绩回升会逐步降低其市盈率。”

      

      经济复苏与通胀预期

      事实上,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看法正在趋于一致,目前A股市场的表现已经隐含着投资者对于经济“V”型或者“U”复苏的预期。

      国联安基金副投资总监冯天戈说,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正呈现逐季走高的态势。上半年,宏观经济指标的环比改善无疑是经济层面的最大亮点,而下半年,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的改善将可能成为新的亮点。

      此外,近期包括房地产、资源类股等“泛通胀”概念股表现相当抢眼,市场对通胀的预期抬头。对此,一些基金认为担忧过早。由于全球去产能还需要2年左右的过程,通胀不会在去产能时出现,中国也不会出现脱离全球环境的独立通胀。

      详见基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