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副院长 陈晟
虽然“红五月”仍然持续了前两个月来的上扬态势,但有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成交环比增幅开始缩减。一方面是销售红火导致资金回笼顺利,重新拿地的开发商开始增多;另一方面,却是一系列“退房”、“假贷”等怪相随之浮上水面。开发商的资金链压力是否的确缓过了神?未来楼市是否会由于这轮回暖再度出现价格上涨?
主持人:近期关于房地产“减压”的政策仍有出台,如开发商自有资本金比例的下调,加上第一季度银行信贷的放量,是否会对开发商的资金情况有直接影响?
陈晟:官方数据对于信贷的构成比例解释的很清楚,直投开发的贷款额度占比其实很少。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信贷部分,仍有把控的度量掌握。因此,对于银行信贷这部分,其实是存在着不少未确定性。
此外,关于政策方面,中央部门是站在一个宏观性、全国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掌握的数据显示,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房地产市场的去化速度和回暖程度其实是不一样的。至于这对于开发商是否会是个利好,我觉得并不能一锤定音的做判断。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情况下,供应量小,房价涨的可能性和底气会比较大。然而仔细研究这个政策,实质上却是鼓励提供供给,因此,我认为开发商并不能够对未来政策导向存有盲目乐观心态。
综合了这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未来依靠外力来减轻资金压力,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性。对于中国的开发商来说,目前的资金回笼方式,还是得以销售为主。我认为对于未来后市,开发商一定要存有谨慎心态来看待。
主持人:在成交持续回暖的情况下,开发商上调房价的行为已有出现。您认为未来房价走势会再度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吗?
陈晟:实际上,已有数据显示出,尤其是一线城市,5月份的成交环比增幅已有缩减。分析前一轮的回暖,其实有多种因素构成。首先是前期积累的刚性需求释放;其次,不排除有开发商运用小批量退房的营销手法制造假象;此外,地方政府动拆迁也造就了一批刚性需求,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这几个月来的成交上扬。
但需要指出,有不少需求本身并不构成可持续性发展,我还是那句话,楼市的未来走向存在有许多不预定因素。我拿到的数据显示,各个城市的存货去化周期呈现出明显差异。上海目前的去化周期为3.5个月,北京是13.6个月,深圳为6.6个月,武汉较高,现在是19.3个月。一般来说,去化周期低于6个月,对于供求关系的平衡会有所影响。而去化存量的不同,会导致开发商定价的“底气”有所不同,对于未来价格的制定也会有不同。在个别去化周期较小的区域,的确出现了开发商的涨价行为。但我想指出的是,去化周期这一指标是会改变的。如果供应量增加、存量土地放出市场,那么定价过高的楼盘,就会面临相应的消化问题。这一点,是开发商需要理性看待的。
主持人:未来楼市的趋势会如何?
陈晟:其实形象点来说,现在这种市场情况,就犹如面粉和面包的烘焙时间没有达到匹配。短期内由于烘焙机数量缺乏,面包来不及供应导致了排队购买现象。实际上呢,面粉是有的,但烘焙机能否及时跟进,是造成面包供应量能否跟上的主要影响因素。
前面也提到过,关于供应方面,一方面,政府是主张并鼓励加大力度的,如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另一方面,如果开发商仍然存有惜售心态不肯正常开工的话,不排除会在规范土地开发的政策上持有严厉态度。我认为楼市应该保持住稳定态势,基本上可以回到2006年的平稳态势为好。短期涨价虽然是开发商的销售策略问题,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开发商的长远目标应该更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