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房地产市场仍多变数 未来走势稳中求胜
    数据解读房地产
    现在面粉和面包的
    烘焙时间不匹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现在面粉和面包的烘焙时间不匹配
    2009年06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整理:唐文祺
      陈晟
      整理:唐文祺

      嘉宾: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副院长 陈晟

      虽然“红五月”仍然持续了前两个月来的上扬态势,但有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成交环比增幅开始缩减。一方面是销售红火导致资金回笼顺利,重新拿地的开发商开始增多;另一方面,却是一系列“退房”、“假贷”等怪相随之浮上水面。开发商的资金链压力是否的确缓过了神?未来楼市是否会由于这轮回暖再度出现价格上涨?

      主持人:近期关于房地产“减压”的政策仍有出台,如开发商自有资本金比例的下调,加上第一季度银行信贷的放量,是否会对开发商的资金情况有直接影响?

      陈晟:官方数据对于信贷的构成比例解释的很清楚,直投开发的贷款额度占比其实很少。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信贷部分,仍有把控的度量掌握。因此,对于银行信贷这部分,其实是存在着不少未确定性。

      此外,关于政策方面,中央部门是站在一个宏观性、全国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掌握的数据显示,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房地产市场的去化速度和回暖程度其实是不一样的。至于这对于开发商是否会是个利好,我觉得并不能一锤定音的做判断。为什么呢?因为一般情况下,供应量小,房价涨的可能性和底气会比较大。然而仔细研究这个政策,实质上却是鼓励提供供给,因此,我认为开发商并不能够对未来政策导向存有盲目乐观心态。

      综合了这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未来依靠外力来减轻资金压力,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性。对于中国的开发商来说,目前的资金回笼方式,还是得以销售为主。我认为对于未来后市,开发商一定要存有谨慎心态来看待。

      主持人:在成交持续回暖的情况下,开发商上调房价的行为已有出现。您认为未来房价走势会再度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吗?

      陈晟:实际上,已有数据显示出,尤其是一线城市,5月份的成交环比增幅已有缩减。分析前一轮的回暖,其实有多种因素构成。首先是前期积累的刚性需求释放;其次,不排除有开发商运用小批量退房的营销手法制造假象;此外,地方政府动拆迁也造就了一批刚性需求,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这几个月来的成交上扬。

      但需要指出,有不少需求本身并不构成可持续性发展,我还是那句话,楼市的未来走向存在有许多不预定因素。我拿到的数据显示,各个城市的存货去化周期呈现出明显差异。上海目前的去化周期为3.5个月,北京是13.6个月,深圳为6.6个月,武汉较高,现在是19.3个月。一般来说,去化周期低于6个月,对于供求关系的平衡会有所影响。而去化存量的不同,会导致开发商定价的“底气”有所不同,对于未来价格的制定也会有不同。在个别去化周期较小的区域,的确出现了开发商的涨价行为。但我想指出的是,去化周期这一指标是会改变的。如果供应量增加、存量土地放出市场,那么定价过高的楼盘,就会面临相应的消化问题。这一点,是开发商需要理性看待的。

      主持人:未来楼市的趋势会如何?

      陈晟:其实形象点来说,现在这种市场情况,就犹如面粉和面包的烘焙时间没有达到匹配。短期内由于烘焙机数量缺乏,面包来不及供应导致了排队购买现象。实际上呢,面粉是有的,但烘焙机能否及时跟进,是造成面包供应量能否跟上的主要影响因素。

      前面也提到过,关于供应方面,一方面,政府是主张并鼓励加大力度的,如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另一方面,如果开发商仍然存有惜售心态不肯正常开工的话,不排除会在规范土地开发的政策上持有严厉态度。我认为楼市应该保持住稳定态势,基本上可以回到2006年的平稳态势为好。短期涨价虽然是开发商的销售策略问题,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开发商的长远目标应该更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