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发行新规实施 银行理财产品暂现“空档期”
    中行
    推国内首张借贷合一卡
    平安银行推保费贷款
    外币产品“收益王”重出江湖
    “货币洪峰”如何宣泄
    银行QDII咸鱼翻身
    最高已实现67%盈利
    让客户15-20分钟理解理财产品——专访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杨荣燊
    中信存量个人住房贷款
    可停本付息
    招行私人银行部
    启动艺术品赏鉴活动
    “金葵花”招银进宝新品发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洪峰”如何宣泄
    2009年06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随着各个资产类别在近期的走强,近期金融市场的表现可谓风起云涌:各国股指纷纷创下反弹以来的高位,金价再临千元城下,商品价格再度大涨,油价也在数月内翻番。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除了投资者信心恢复的原因外,各市场如此热闹的原因在于市场上异常充足的流动性使然。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央行去年底来猛烈降息,同时不断向市场注入巨量货币,导致货币洪峰逐渐积聚,伦敦美元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Libor)从去年末最高时的5%左右已跌至1%以下。

      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分析,相对于“货币洪峰”的来临,实体经济的复苏相对缓慢,吸收资金能力不足,巨量资金必定要寻找宣泄渠道。在金融市场反弹引发赚钱效应的引导之下,充足的货币开始涌向各个金融市场,对资产价格上涨起到了很强的推波助澜作用,而且这一机制还有自我强化的趋势。

      此外,被市场较为普遍接受的看法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可能已经渡过最坏的时期,到2010年复苏前景有望更加明朗,这意味着市场的长期前景还是相对乐观的。

      面临如此充足的流动性,投资者该如何转换思路,来抵御“货币洪峰”带来的通胀隐忧呢?

      业内理财专家指出,在资产配置中增加配置股票、商品等交易类金融资产,应该是目前投资者抵御未来通胀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但是,在对经济和市场的总体趋势保持乐观的同时,对于可能发生的市场短期震荡也不得不防。专家建议投资者除了直接配置股票等资产外,如从稳健的资产配置角度出发,眼下除了对部分丰厚的获利落袋为安之外,还可以购买一些保证收益的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尤其是那些看好A股和H股未来表现的投资者,还可以稳中求进,购买一些挂钩股票或者指数的、且保本或者部分保本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期望从中博取较高的收益,此外或也可“缓解”市场短期震荡对资产所造成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