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要闻
  • 6:深度调查
  • 7:金融·证券
  • 8:金融·证券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7:观点·评论
  • B8:时事海外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6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现货企业
    踊跃参与塑料产业大会
    商品上涨:“热水”和“冷水”的博弈
    江苏弘业
    举办钢材期货研讨会
    大连玉米破位下行 独立行情恐难现
    PPI环比再涨 商品期货推波助澜?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商品上涨:“热水”和“冷水”的博弈
    2009年06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苗
      ⊙本报记者 叶苗

      

      虚拟经济的“热水”,正在倒入实体经济的一杯“冷水”中。

      一方面,原油价格在犹豫中终于站上了70美元大关,国内外商品市场再度迎来了一轮普涨行情,铜、钢材、天胶、燃料油、PVC……众多工业品期货品种全线上涨,因美元下跌带来的商品上涨狂潮还在延续。另一方面,昨日国内公布的CPI、PPI经济数据,则显示实体经济的通缩还在延续。

      “两杯水”的博弈中,谁将主导接下来的温度?对此,专家的意见也是针锋相对。一方认为当前的价格通胀是“假象”,掩盖了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振,必将导致商品价格的最终回调;另一方则认为,经济数据反映的是下跌的“尾声”,商品价格的通胀不可避免。

      

      观点一:

      商品普涨掩盖了通缩真相?

      “国内商品市场就是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在融合。”新湖期货研究部经理叶燕武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一杯冷水就是指CPI、PPI等数据,国内的实体经济是通缩的,尤其在PPI上反应比较明显。一杯热水就是指因局部流动性过剩而造成虚拟经济的通胀。目前的格局就是这两者在博弈,即价格的上涨和实体的通缩在对冲。

      而两者的博弈最后结果可能还是回调。“但毕竟实体经济是大头。相当于一杯冷水,用热水往里面倒,开始的时候表面温度会很快提高。”叶燕武说,但流动性的“热水”或许不能一直延续下去,信贷规模可能逐渐缩小。“热水在冷水中沉淀下来后,温度就会下来。”

      “原油上了70美元,市场行情上扬,主要原因是美元重新下跌。”叶燕武表示,据统计,美元下跌1%,原油上涨0.9%。虽然不排除美元出现2005年的长期下跌走势。但美元的杠杆乘数较2005年少了很多,单纯的美元对商品价格支撑是很短期的。

      因此叶燕武表示,目前的商品行情不能认为是通胀,全球经济的总体流动性是不足的,但中国流动性超常过剩,国内源源不断有资金进来,国外借助国内的强势,趁机又炒了一把。“现在最担心的是诱导性的通胀预期,但是这个预期是不真实的。这种诱导性,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再次增大。”

      除了美元这一金融属性,国内价格传导机制的改变,也成为商品价格和CPI、PPI等数据脱节的原因。“以前从企业到终端需求,是一览无余的。但在大手笔的经济刺激计划下,企业面对的不是终端用户,而是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需求,企业的终端需求被屏蔽掉了。”叶燕武说,很多企业也不明白,现货价格很差,但是期货价格还走得很高。这一方面是金融属性导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原来的价格模式改变了。

      观点二:

      商品价格通胀不可避免?

      “光从技术分析上看,原油有良好的上升趋势,现在没有见顶的担忧,70美元也站稳了。”广发期货深圳营业部副总经理陈年柏说,不管是从基本面还是市场心理上看,原油接下来会非常稳健地上涨,而整个商品市场都会跟上去。“趋势的力量很强大。”

      “一些客户有疑问,钢材、大豆算是大宗商品了吧,都涨了,凭啥说PPI指数是下降的。”陈年柏表示,钢材、铜、食用油,应该是在上涨过程中。而数据的显示则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不大一样,也许跟样本构成或统计方法有关。“通胀一定会到来。在目前,大家是犹豫不决的,但通胀最终会变成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现在对通缩的担忧,只是因为经济还处在下跌的尾巴中。”

      陈年柏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扩张的财政政策未必导致经济复苏,但是它肯定会导致商品资源的消耗,总有一天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并引发通胀。“经济复苏带来的是消费,没有复苏,也必然有消耗。”尽管目前的经济数据还不支持,但商品的涨幅最终会在数据中反映出来。同样,作为期货市场,也必然还要经历上涨行情。

      

      原油站上70美元

      商品内外盘普涨

      原油期货收盘价年内首次站上了70美元。纽约时间6月9日13:30(北京时间6月10日2:30),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7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高1.92美元或2.82%,报每桶70.01美元,为近月合约11月4日来的最高结算价。ICE期货交易所七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收盘涨1.74美元,至每桶69.62美元,涨幅2.6%。截至发稿,纽约原油价格继续上涨,报收71.29美元。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基本金属全线走高。受此影响,内外盘期货市场都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金属品种全线上涨,沪铜主力合约上涨2.38%至41730元/吨,沪锌主力合约上涨1.71%至13700元/吨,沪铝主力合约收于13525元/吨,上涨0.93%。螺纹钢主力合约上涨0.69%至3,808元/吨。线材主力合约上涨0.57%至3709元/吨。

      能源化工品种也出现了普涨。燃料油主力合约上涨0.82%至3818元/吨,PTA上涨0.03%至6736元/吨。LLDPE主力合约上涨0.95%至10140元/吨。沪胶主力合约上涨0.51%至15700元/吨。此前上涨凶猛的PVC则小幅下挫,主力合约下跌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