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要闻
  • 6:深度调查
  • 7:金融·证券
  • 8:金融·证券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7:观点·评论
  • B8:时事海外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6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发行新政今起实施 IPO重启倒计时
    国务院通过相关规划
    江苏沿海将成重要增长极
    5月CPI、PPI再度双双告负
    版面导读
    王岐山:中美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投资信心提振 全球市场集体亢奋
    烟台氨纶涉嫌伪造“出生证”欺诈上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烟台氨纶涉嫌伪造“出生证”欺诈上市
    2009年06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碧君 朱剑平
      ⊙本报记者 赵碧君 朱剑平

      

      6月25日,烟台氨纶4500万股内部职工股即将解禁流通。在巨额财富即将兑现的关键时刻,有知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举报,烟台氨纶在上市过程中,为使其违规发行的4500万股内部职工股合法化,涉嫌进行欺诈、造假等违法行为,骗取上市资格。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烟台氨纶在1994年1月31日获得山东省体改委[(1994)26号文]批准,于当年2月23日在《烟台日报》刊登定向募集《招股说明书》,向社会法人定向募集4000万股。但烟台氨纶在IPO《招股说明书》中却披露是1993年3月17日获准定向募集、1993年3月22日刊登定向募集《招股说明书》的。

      这个时点的出入对烟台氨纶到底有何种影响?

      据了解,烟台氨纶在定向募集过程中,擅自将法人股向包括内部职工在内的社会公众出售,并以内部职工股的名义确认,使得内部职工股占比高达64.29%,构成超范围、超比例违规发行的重大事实,属于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4月3日《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的意见》中严令禁止的行为,被明确为“今后一律不得转为社会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类型。

      为回避上述法规障碍,烟台氨纶在申报上市过程中,将相关重要事实的实际发生时间作了调整:由1994年1月31日获批定向募集,虚构成1993年3月17日获批;将定向募集《招股说明书》刊登时间由1994年2月23日虚构成1993年3月22日;将公司创立时间由1994年9月28日虚构成1993年5月18日。

      在拿到上市批文后,烟台氨纶在IPO《招股说明书》中,将上述虚构事实进行了披露。此外,烟台氨纶还将定向募集的4000万股在IPO《招股说明书》变脸为4500万股。

      有关投行人士和律师认为,如果烟台氨纶伪造“出生”证明,隐瞒重要事实,编造定向募集假象等事实属实,那就构成上市过程中的欺诈行为,触犯了《公司法》、《证券法》和《刑法》。

      相关调查详见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