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产品随时启动
“目前就只有去年发行的一款产品还在运作,但是由于无新可打,基本上收益与同期定存收益率持平。”招商银行南京分行产品经理胡燚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鲜有仍在运作的打新股产品,原先连环打新、单只个股打新和固定期限打新产品在去年底就纷纷因产品到期而销声匿迹,而自去年5月开始,银行就因市场上鲜有新股发行而渐渐将打新产品从新产品发行梯队中排除。
6月10日,证监会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这是继之前半个月的征求意见之后的最终定稿。而按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随时向过会企业发放发行核准文件”的表述,IPO重启已经脚步临近。“IPO随时可能重启,而我们银行的打新产品也可能随时准备发行。”在记者的采访中,包括工行、招行和中信银行等多位负责产品设计的产品经理均向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如果新股发行机制没有明显变化,那么依照之前的原理和机制,银行重启打新产品可以迅速成型,“除了重新考虑套利空间是否如前、市场运行状况等情况,产品没有太多变动的空间。”胡燚表示。
产品规模和收益或双降
打新产品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在于其曾经“夸张”的收益率,例如2007年时,工商银行的第1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股申购型产品3个月最终实现26.5%的年化收益率,而2008年初农行曾经发行的一款1年期打新产品竟然标出了45%的预期收益率,最终也确实令投资者收获颇丰。
而在此次新股发行规则的变化将令打新产品面临收益和规模双降的局面。“规则对网上和网下申购有严格的区分了,且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千分之一的上限,确实给机构的申购规模做出了限制。而明确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投资账户申购新股的做法也确实加大了机构和资金量大客户的违规成本。” 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律师、证券部主管赵晓红律师曾向记者分析。
而且,因为申购上限的限制,银行打新产品的规模将受到制约。“原先从来没有一款打新产品设定过规模限制,而最多时单个产品就可以在全国募集100个亿左右的资金量。由于打新产品热销,银行不用担心柜面下限。而同时中签率跟资金量有密切关系,投资者当然也希望产品规模大。”胡燚分析。“当然,由于打新收益和中签率、新股首日上市表现和新股发行频率有关,所以规模下降必然带来的是收益的下滑。”
购买打新产品还得等等
对于调整后的新股发行规则,市场普遍预计将对打新产品带来不利影响,银行和投资者关注的热情都将大减。“首先,新股发行重启对主板市场的影响客观存在,而新股首日上市价格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也加大,新股的认购风险也是在此次新规中特别得到提示的。”某国有大行上海分行的产品部门负责人提示:“另外,由于之前个别投资者和机构都可以拥有多个账户,监管机构出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而明确了单独投资者单个账户的规定,也因此,银行发售的此类产品吸引力明显不如从前,而新规后估计大部分银行会对新品发行采取等等看的态度。”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新规执行后可以预见中签率的提高,通过购买银行产品取得高额收益的可能性也相应下降。专家建议投资者也可以采用“等等看”的谨慎操作策略,既可以自己参与打新,也可以分享产品的额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