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元指数从3月4日的89.624下跌到6月2日的78.334,跌幅达到14.41%,若把此轮金融危机的时段隔开,则创下了1992年10月份以来的新低。在全球宏观经济面并没有企稳,更谈不上强力复苏的情况下,美元这种俯冲式的下跌,多少让众人对其后期走势的态度表现出暧昧。时至今日,关于美元贬值原因的论述汗牛充栋,笔者不想再去赘述,仅尝试从美元贬值动了谁的奶酪这个角度探讨美元的后期走势。
首先,美元继续贬值将弱化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的执行。数据显示,美国财政赤字2008财年是4550亿美元,2009财年预计将升至1.8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3%。而美国为救助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目前美国利率已经降至0.25%,创1990年以来的历史低点,但金融经济却仍不见明显好转,为此美国宣布出手国债。此举加速了美元的大幅下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动摇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信心。值此关键时期,美国财长盖特纳5月31日专程访华,其访华目的引起了媒体高度的关注。如《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是否愿意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是盖特纳此行的“心头大事”。而盖特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一再向中方承诺在中期内将削减预算赤字,并承诺强势美元,这正好印证了《纽约时报》的观点。
其次,美元继续贬值有损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自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全球企业为求得在金融危机中的生存权,大多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以求修复资产负债表。从目前情况看,这一修复过程远未结束。然而今年2月份以来,在美元贬值的引擎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飙涨。显然此时的大宗商品价格飙涨必然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消费需求没有较好恢复的情况下,不但会阻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继续修复,还很有可能吞噬前期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成果。
最后,美元继续贬值不利于消费者信心的提振。目前各国的消费者信心虽然在逐步恢复,但离强力提振经济还相去甚远。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小时工资截至5月份,环比仅增长0.02%,仍处于2004年初以来的低水平;同时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截至4月份连续两个月缩小,而其失业率在5月份也攀升至9.40%,创20年来新高。显然,美元倘若继续贬值,将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通过PPI引擎消费品上涨。消费者在无法开源而只有节流的现况下,恐怕也只有加大节流的力度。消费的持续疲软最终将对冲政府前期及正在进行的扩张性政策产生的积极效果。而没有消费的复苏又何谈经济的复苏。
据此,我们认为美元的贬值已经是强弩之末,美元将2009年剩下的时间里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