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今年春拍将于7月5日举槌,其中一大看点,是将推出他们精心征集的百余把扇骨。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这批扇骨不但名贵、品种繁多,而且名人佳作不少。
作为传统文人收藏佳品,扇骨扇面一直备受市场欢迎。据专家介绍,中国的扇文化历史悠久,传闻中最早的是舜为了招贤纳才、广开言路而特制“五明扇”。而到了魏晋,扇开始作为帝王仪仗,显皇室威严。不过民间使用的则是羽扇,如三国时诸葛孔明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风采,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人物形象。唐宋时,取代了羽扇的是团扇,亦称宫扇、执扇,大为流行,如杜甫《秋兴诗》:“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李商隐《咏扇》:“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均有记录。而折扇,较常见的说法是由日本传入高丽再传入我国。江苏南宋墓出土的黑漆盒上彩绘仕女手持折扇,说明宋代我国已有折扇出现。不过折扇的流行当为明代永乐以后。当时苏州“乌骨泥金扇”最富盛名。折扇的出现,不仅引发了扇面书画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扇骨这一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明末清初扇骨的雕刻达到鼎盛,流派叠创、名家辈出,到民国时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有文人画家参与其中,又形成第二波高峰。
这次上拍的诸多扇骨精品中,所谓名贵品种,其中不乏紫檀、檀香、乌木、鸡翅、黑漆、朱漆、菠萝漆、佛肚竹、湘妃竹、梅鹿竹、棕竹、方竹、玉竹等品种,更有象牙、玳瑁等稀有品种。还有市场上极为少见的铜柄花丝镶嵌珐琅渔樵耕读银折扇,细如发丝、精致异常。更有趣的是,一把红铜错银如意有款扇骨,手感沉重,兼具强身健体之效。
拍品中更不乏大家名作,诸如民国余伯雨刻人物、丁二仲刻金文、吴迪生阳刻古泉等;另有冯耘刻书法微雕《兵车行》,单面扇骨上以刀代笔数百行书,放大镜下,书法笔锋、遒劲有力,功力非凡;支慈庵刻张大千山水书法,“大千、张爰”陷地阳文印章,豌豆大小、字字清晰,笔划细腻、宛如发丝,精致之极;沈觉初刻唐云山水花卉、挥洒数笔,韵致凸显。即使是民国无名刻工,其功力也不让名家,山水人物、亭榭楼阁,生动传神。值得一提的是,数把扇骨留有的扇面均为名家精品,如陆俨少、陶冷月、朱梦卢、任预、谢闲鸥、祁昆、洪庶安、蔡铣、唐云、单孝天、任政、谭泽闿、王康乐、韩敏、韩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