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专 版
  • 10:信息大全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6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产业·公司
    前5月我国汽车进出口同比双双大降
    我国首个“数字海洋”
    公众服务系统发布
    二甲醚面临行业亏损 车用燃料成突破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将亮相巴黎百年航展
    山西发布煤化工振兴规划
    支持兼并联合
    百度“有啊”
    推出消费权益保障服务
    楼市转炒“高价股” 沪中高端新房6月放量
    潘石屹:忧通胀愿拿资金换土地
    5月国内钢产量创年内新高
    TD-LTE
    理论速率可达173Mbps
    中国诚通发展集团
    剥离湖州地产业务
    厦门打造百亿光伏产业集群
    大型零售企业

    5月销售触底回升迹象明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二甲醚面临行业亏损 车用燃料成突破口
    2009年06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其珏
      郭晨凯 制图
      ⊙本报记者 陈其珏

      

      曾被寄予厚望的二甲醚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昨天闭幕的“第二届国际甲醇-二甲醚/LPG产业链市场峰会”透出的信息显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二甲醚企业都处在亏损边缘,整个行业危如累卵。业内人士在会上表示,拯救行业的唯一出路莫过于尽快推进车用二甲醚的应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二甲醚遭遇的最大问题是产能剧增、竞争激烈。2007年,二甲醚的产能只有230万吨;但2008年产能大幅增加,达到570万吨。这使得市场严重恶性竞争,继而出现价格暴跌。

      目前,二甲醚市场价格与甲醇、液化气价格同步下跌,比年初最高价降幅在3000元/吨左右,生产成本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二甲醚与液化气之间的价差大却在大幅缩小。

      据悉,二甲醚当下最主要的应用就是与液化气掺混燃烧。因和液化气存在差价,二甲醚在南方液化气应用较广泛的地区获得较大发展。数据显示,约有90%的二甲醚用于替代LPG作为民用燃气,消费地集中在华东、华南等沿海发达城市。

      但随着液化气价格持续下行,二甲醚受上游甲醇成本较高影响,价格下调空间有限,与液化气价差逐渐缩小。

      2008年,二甲醚与液化气的价差还基本保持在800元/吨左右。但今年以来,华东、华南、山东三地二甲醚与液化气的平均价差:1月份减为691元/吨,2月份为514元/吨,3月份为513元/吨,4月份为339.42元/吨,5月份仅为260元/吨,呈现持续下滑的状态,5月份相比1月份价差下滑了62%。

      在这期间,二甲醚的企业开工率大幅降低,已降至10%以下,更在部分地区出现成本倒挂。目前,除少数规模大的企业外,国内二甲醚企业基本处于亏损边缘。

      “液化气市场不景气,导致二甲醚替代经济性下降,二甲醚企业生存困难,目前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勉强维持。”新奥集团新能化工市场部主任周涛在会议上说。

      他认为,二甲醚市场回暖首先有赖于整体经济环境。根据历年液化气增量速度判断,目前2250万吨液化气市场总量无法消化700万吨以上的二甲醚,未来3年二甲醚全国产能总体过剩,供大于求态势明显。

      “为此,要提高二甲醚的应用范围,例如在车用替代和纯工业燃烧方向发展。”周涛说。

      二甲醚行业龙头久泰能源集团高层人士高辉也在会上表示,二甲醚是世界公认的理想车用燃料,主要以替代柴油为方向。随着油价恢复性上涨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规模化推广条件已经成熟。

      据他测算,同一型号的大巴车百公里柴油油耗为25升,耗二甲醚为50公升。目前国际原油60美元一桶,中国市场的0号柴油价格是5.0元/升,二甲醚2元/升,后者售价以3000元每吨计算。由此计算,同一型号大巴车百公里二甲醚燃料支出100元,柴油为125元,二甲醚燃料相比柴油支出节省25元,百公里燃油支出至少节省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