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6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下周三:关注黄金交叉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虚势等待“靴子”落地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6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对三种流行观点的质疑

      李志林(忠言)

      大盘冲上2800点,多空分歧开始加大,各种似是而非甚至忽悠的舆论也充斥媒体。有必要对三种流行观点提出质疑。

      一是大盘股涨幅远落后于大盘。其实,此乃大忽悠。谓予不信,可用数据说话。从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6月11日,上证指数从1820点上涨到2828点,最大涨幅为55.3%,而反映大盘股的上证50指数从1380点上涨到2227点,最大涨幅为60.9%;上证180指数从4048点上涨到6696点,最大涨幅为65.4%;沪深300指数从1817点上涨到3000点,最大涨幅为65.1%。可见大盘股的涨幅非但没有落后大盘,反而遥遥领先于大盘。对此,跟风者应猛醒,一旦大盘调整,首先应调整的恰恰是涨幅最大的大盘股。

      二是大盘股市盈率偏低,故买大盘股最安全。这也是违背股市常识的谬论。综观全球股市,都是小盘股的市盈率明显高于大盘股。因为小盘股船小好掉头,产业升级、业绩增长、重组购并、送股的机会大,股价波动的区间也大,无论是博短期差价还是中长线等待送股和业绩高成长都明显地强于大盘股。股票的成长性从来是与盘子大小成反比,正因如此,在成熟股市中,大盘股的市盈率一般为8至12倍,小盘股的市盈率却高达几十倍和上百倍,唯此,才有相对低的平均市盈率。近期A股超大盘股每天成交几亿股,股价才涨几分,而小盘股仅成交1、2千万股,股价便涨停。狂炒大盘股不是理性投资,而是重仓的大机构拉高指数掩护出货,结果必然是指数虚涨,加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中小投资者不追涨大盘股,恰恰是投资理念成熟的表现。

      三是历史上凡重启IPO,股市有80%概率是上涨的。这是脱离了时间、地点和条件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或经验主义思维。第一,1995—1996年的前三次和2005年—2006年的后两次重启IPO股市均上涨,是因为GDP增长都在10%以上,股指处在低位,而2001年重启IPO后股市下跌,GDP增长为8%,股指处在高位。而今股市重启IPO,经济正在为保8%而努力,股指处在高位;第二,前几次重启IPO,大小非尚未流通,股市流通盘甚小。现今重启IPO时,相当多股票的大小非已解禁,尤其是大盘股解禁数量巨大,只是未减持而已,谁能保证它们届时不与超大盘股IPO争抢跑道?第三,以往重启IPO时,新股发行价限定在20倍以下市盈率,新股上市后往往低开高走,带动大盘上涨。而今重启IPO采用市场化定价,新股很可能出现超高发行价,一方面使市场失血,另一方面因机构中签比例减少,炒作热情降低,新股上市后很可能高开低走,拖累大盘;第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社保基金连续4个月零开户,QFII自4月以来连续两个月未开一户。毕竟供求关系是商品市场最本质的关系。

      重仓机构在舆论上的刻意渲染和扭曲表明上半年的上涨已近尾声。因此,抓紧“春收”、保存果实、控制仓位、出击购并股,乃避险获利之良策。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哪只股票首发很重要吗

      桂浩明

      随着IPO重启脚步的临近,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哪只股票会成为IPO新政下第一股。开始是讨论到底是主板、中小板先恢复融资还是创业板先推出,后来看看好像创业板不可能赶在主板和中小板之前发股票,争论的焦点就转到究竟是主板还是中小板先发股票上,有的人干脆直接讨论什么股票会成为IPO恢复以后的第一股。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据说是如果主板市场先发股票,也就是先发大盘股,可能表明管理层要加快扩容速度。而如果先在中小板市场上发股票,则可能表明扩容将是较温和的。说白了,就是人们试图从哪类股票先发行这个问题上来窥测管理层的动向。之所以有很多人认同哪只股票先发这一点会成为反映管理层思路的风向标,原因在于过去似乎就有过这样的案例。譬如在2007年四季度,股指一路高涨,市场风险高度积累,管理层就大规模发行大盘股。而股指的明确破位回落就是在中国石油发行并上市后开始的。反过来,2008年管理层一直在采取多种措施救市,年初过后就基本停止了在主板市场发行大盘股,后来中小板也停止发行股票,这样做在客观上减轻了市场的压力。虽然其作用究竟如何颇可研究,但当时的指向还是明确的。

      应该说,人们的确很难讲2007年四季度大发大盘股与2008年主要发中小盘股乃至最后暂停发行是否真的具有行政调控的意思。但股市承受能力强的时候多发大盘股,承受能力弱的时候主要发中小盘股,在股市基本丧失承受能力时暂停股票发行,这也是一种市场化的做法。面对现在的行情,管理层是否有必要通过选择股票发行的种类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呢?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由于现在主板与中小板已过会而能较快发行的股票就那么多,管理层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如果先发一只大盘股,再发两只中小盘股,或者这个程序反过来,你能说体现了什么意图呢?实际上是体现不出意图的;另一个是,今年以来管理层在股市政策上强调的还是“维稳”,是加强监管,对于股指的涨跌或高低并没有表示过什么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现在会突然想借助发行什么股票来表明态度。其实,如果真要表态,管理层不必采取这样的方式。更何况,以现在存留的那些已过会的待发的股票而言,无论怎样安排其发行节奏,也不可能准确传递出管理层的意图,因为其规模毕竟有限,存载不了这样的重任。

      在目前的情况下,哪只股票成为恢复IPO后的首发股实际上并不重要。从当前的宏观政策取向以及周边市场的状况看,没必要大规模发行股票、对供求关系进行强制调整并以此来影响市场走势。所以,争论哪只股票先发实在不太重要。进一步说,无论哪只股票先发,对市场最多只会造成短暂的影响,后市该如何运行,还是会如何运行的。(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新股恢复发行的断想

      文兴

      新股就要发行了,客观地说,这次新股开闸之前,管理层的工作安排是相当细致的。

      谈到新股恢复发行,总离不开股市的状态,自1664点回升以来,指数已经上涨了1200多点,但别忘了这是从6124点下来的。这中间有市场自身的问题,也有其他的问题,但暂停新股发行市场是视作让股市休养生息的救市政策。这次新股恢复发行几乎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股市是企业融资的场所,发行股票是天经地义的事,比新股发行厉害得多的大小非解禁也没有停过,我们的股市早就与当年不同了。

      现在人们都盯着第一只新股,其发行市盈率是多少,这比什么时候恢复发行新股对股市的影响更大。新股发行市盈率如果远低于眼下的股市市盈率,谁要二级市场的“泡沫股”呢?你争我夺,中签率会极低,且新股上市必定热炒,仅仅是收集股票的过程就会十分吸引眼球,更别谈抛旧股迎新股了。较低的发行市盈率可导致二级市场资金流向一级市场,以至于二级市场成交量继续萎缩,并压迫二级市场估值水平继续下降。

      如果发行市盈率远高于眼下的股市市盈率,当然对支撑现有股市的估值水平有利,却为企业提供了“圈钱”的机会,说句大白话就是“傻帽”做的事,直接的效果会吸引全世界的企业想方设法到中国来上市。钱太好“圈”了,不“圈”白不“圈”啊!

      谁能在这新股发行中左右逢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呢?当然有,券商!

      2008年—2009年上半年,面对着萎缩的股票承销业务,券商只得转战债券承销,债券承销成为券商2009年投行业务的重点。重启新股发行对券商来说实实在在是一个利好。到今年3月初,已通过发审尚未发行的公司有33家,其中,发行股数超过1亿股的有四家,按照目前市盈率水平估算,预计融资总规模950亿左右。考虑到已过会的规模和发行的节奏,预计2009年新股发行规模将达1000亿—1200亿,将为证券行业带来承销收入50亿—60亿。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项目目前每月融资规模为160亿,初步推算,下半年尚有1000亿左右的再融资规模,将为券商带来20亿元的发行承销收入。人们必须明白,发行承销收入的钱不会再回到股市,买单者只能是股民。

      新股发行开闸可以调节过热的股市温度,降低资产泡沫与通胀的预期,也能减轻银行的压力,让巨量的存款变成活动的资产。

      由于这是在全流通背景下发行新股,还会出现新的情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股市渐渐正常了,股票的新鲜血液又要来了,这是好事。(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行情的财富效应在弱化

      陆水旗(阿琪)

      进入6月份以来,小盘股向大盘股的风格切换继续强化,在金融、石化、钢铁等蓝筹股逐渐填补市场原先存在的估值洼地之时,也使行情开始进入泡沫化的黄灯区。A股与全球资产价格一样出现泡沫化特征,主要推手仍是高度泛滥的流动性。全球资本流动性在当前发威的主要原因一是5月份美国部分经济先行指标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二是美元5月份加速贬值,部分解除了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后顾之忧,更有通胀预期下各类资金加速投奔各类要素市场并形成了“三流合一”的资金洪流。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复苏+通胀”的预期中,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最好、人民币资产更有吸引力,导致4月份以来大量国际游资“滚滚洪流入香江”,在促使A-H股溢价率持续走低之余,也间接提携A股蓝筹股的上涨。因此,如果说1至4月份A股行情是以产业资本外溢、信贷大释放等内部流动性驱动为主导,5月份以来外部流动性及其相关影响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对于行情底部时期的“超跌反弹”,大多数投资者似乎更乐于接受与享受行情的“泡泡浴”,但只要行情有了“泡泡”,投资者还是要加以警惕的。目前需密切关注的是:一、如果美国经济继续回稳,则“美元印钞机必然停机”,美元也会进一步回升,进而促使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给通胀预期下的“物化资产”行情带来休整的压力。反之,美元继续贬值,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涨带来的滞胀压力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更大;二、因市场流动性高度泛滥,“复苏预期”及其对行情的功效已被过度夸大,只有超预期的复苏才能满足行情继续高涨的胃口,即使正常的经济数据也可能会使行情出现震荡;三、流动性驱动的是市场估值中枢的提升,在目前市场估值水平达到泡沫化的黄灯区后,后市进一步上涨将需要行情由估值驱动转换为业绩驱动,即通过公司业绩的显著提升来降低行情的估值压力。随着蓝筹股的崛起,市场似乎也看到了行情由估值驱动转换为业绩驱动的趋势,但现阶段还难以看到公司业绩大幅回升的迹象,甚至还没有看到公司业绩能跟上行情进度的步伐,最起码今年上半年的公司业绩是“对不住”目前行情的。这意味着后期行情若需由估值驱动转换为业绩驱动,就需要行情停滞一段时间,等待公司业绩更为明显的复苏;四、目前2700点—2800点的行情正处于大多数投资者心目中的敏感区域,在这个时候,美元指数已开始寻求反弹、很可能由大盘股“打头阵”的IPO即将重启、上市公司年中业绩预警即将开始等,使行情进入又一个敏感的时段。敏感点位加上敏感时间的行情是很容易“变卦”的。在大盘受权重股推动不断摸高的过程中,大多数前期的强势股纷纷逆势回落已很明确地告诉投资者:行情的财富效应已经在弱化。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把握个股轮涨的机会

      王利敏

      近段时间以来,市场出现了众多大盘股大幅上涨的局面,有人称之为热点已成功切换到大盘股,有人则认为大盘股大涨是在掩护小盘股出货。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近日的大盘股大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个股轮涨行为,而个股轮涨是多头市场的基本规律。尽管随着IPO将开闸的消息公布后,本周大盘有所回调,但个股轮涨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

      在近期大盘股大涨的过程中,市场出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大盘股的盘中拉升虽然使得指数盘中有所回落,但最后往往还是平稳收盘的,这与先前权重股狂拉、大盘会大调整大不一样;二是在权重股仍然唱主角的情况下,部分小盘股也保持活跃;三是权重股纷纷轮涨后,众多前段时间涨幅落后的中小盘股也出现了快速补涨,而且要么不涨,有的一涨就是高开后涨停。

      如果详细分析近来大幅上涨的股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是先前的冷门股。如白酒板块,茅台和五粮液分别从最低价(按照复权)84元、11.6元涨到本周的136元、18.8元,涨幅分别为62%和62%。近来涨幅较大的金融、地产等权重股从本质上说也属于补涨性质,如近期大幅上涨的中石油尽管风光无限,但从最低价9.47元到本周最高价14.55元,涨幅只有53%。

      由此可见,近段时间的权重股大涨和众多冷门股的补涨其实是同一种性质,所谓市场热点已经由“八”转到“二”的说法并没有充分的说服力。虽然2007年“5·30”后曾经出现过“二八”行情,但不能得出今年也会如此的结论,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宏观基本面和现时的资金面都不支持此类行情重演。

      本周五大盘出现了暴跌走势,一些投资者恐慌异常,其实大可不必。笔者认为,这仅属于“虚势迎新”的一部分。一是因为大幅上涨后,大盘本身需要一次像样的调整;二是IPO随时会开闸的消息给市场狂炒大盘股的举动浇了一盆冷水,前几天异常强势的权重股纷纷跳水,这对构建“虚势迎新”的市场氛围大有好处。

      所以,虽然本周五股市几乎所有板块全线大跌,但IPO开闸毕竟不能改变大盘中线向上的趋势,大盘稍经调整后仍会上行,2800点不可能成为今年最高点。对于投资者(尤其是屡屡踏空行情者)而言,大盘的下跌是又一次难得的介入良机。当然,根据多头市场的个股轮涨规律,投资者如果有的放矢更好。一是对近日已大幅补涨过的权重股原则上不再介入,除非调整到一定的低位;二是积极寻找、介入今年以来总体涨幅仍然不大的个股,等待补涨的机会;三是对近期已充分调整的题材股可重点关注,择机介入。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