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当下,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犹存,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还任重道远。为此,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刺激内需的产业政策。笔者认为,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必要的和及时的,但是,在实现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要让证券市场充当经济复苏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一、发挥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要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战略高度来发挥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长期以来,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不高,是制约我国经济复苏和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一大障碍。在当前经济下行期间,就业形势严峻,居民的当期收入也受到影响,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的措施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故此,居民存量财富的增长,便成为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变量。
数据显示,目前A股的开户数已达1.26亿户。作为日趋重要的财富管理平台,中国证券市场的涨跌已经与成千上万普通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起起落落之间,流露出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冷暖,还有千万家庭幸福指数的高低。因此,刺激消费,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离不开市场的活跃和积极的财富效应。保持A股市场的稳定和繁荣,有利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经济复苏的进程。
在当下,要保持证券市场的繁荣稳定,除了加强监管、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和进行市场化改革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吸引力。这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存量上市公司的质量,如督促落实股改承诺、鼓励优质资产注入、支持兼并重组和整体上市等;另一方面,要把好新发行上市公司的质量关,并通过市场化的定价,使其估值合理,具有投资价值。另外,还可以通过红筹股回归等方式,让内地投资者享有投资诸如中移动等龙头公司的机会。最后,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长期边缘化的B股市场和迟迟未进行股改的S股。惟如此,一个更具财富效应和市场活力的A 股市场将呈现在广大投资者眼前。
二、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为保增长调结构作贡献
眼下,恢复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于实现保增长、调结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融资的角度看,眼下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从银行间接融资手中接过大旗正当其时。今年1-4月,为实现保增长,银行发放的新增贷款达到5.17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规模,今后几个月银行贷款的发放势必大为减缓。不借助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企业不但很难获得做大做强所需的资金,而且有可能使银行系统引发严重金融风险的可能。
事实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行和股市下跌,A股市场的IPO融资已经停顿了8个月之久(从2008年9月25日华昌化工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算起)。现在,鉴于A股市场已经企稳反弹,重启IPO、恢复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从而为实现经济复苏作贡献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最近,监管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征求意见稿)》,宣布将于6月份重启IPO并适时推出创业板,正是顺应了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在恢复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发挥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恢复IPO,监管层要把握合适的时间、节奏、规模和力度,充分考虑证券市场的承接能力,兼顾市场的投资和融资功能,保持市场的平稳运行。二,切实完善和改革发行制度,合理定价,避免过度“圈钱”。过度“圈钱”是中国股市“永远的痛”,避免出现类似于当年中石油那样的高定价。三,强化资源配置功能,重启IPO的过程中要注重“调结构”。首先,要过滤产能过剩行业的发行上市,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改善民生等符合产业政策的公司上市;其次,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广大中小企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实施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生力军。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66%的发明专利和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再次,鼓励民营资本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兼并重组和资产注入,实现“民进国退”,使资源向高效率的行业和领域倾斜。四,加快且放宽创业板上市。把创业板作为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平台,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银河证券研究所总监 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