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笔者提出了市场进入裂变期的观点,并认为大盘银行股有望成为市场的风向标。本周以来,正是超大盘银行股的大幅上涨,使得市场摆脱了对新股的恐惧心理,并重新进入上升趋势。
显然,新股发行带来的压力测试让指数的表现更加健康,投资者也逐渐认识到市场上涨的根基没有动摇,推动力依然强大,今后新股开始发行后,影响的依然只是短期趋势。
从这个角度看,积极寻找市场机会、把握难得的赚钱机会成为务实的选择。
流动性预期继续升温
5月份的新增贷款超过6000亿元,这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市场人士原先认为,未来几个月新增贷款必然继续回落,最近有人认为6月份新增贷款环比可能会继续增加。事实上,对于A股市场来说,从常规渠道进入股市的资金已经足够,如二季度以来新发基金近500亿元,股民新开户数连创新高,这些增量资金短期内远胜于新股发行及大小非减持的规模。
让投资者对流动性有更深入预期的是,我国银行业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有近万亿的票据融资,这些贷款期限不长,部分资金即将到期,这必然会增加银行系统的流动性。5月份M1继续快速增加,说明银行、企业流动资金更加充裕,投资者入市积极性高涨,使得股市形成不差钱的预期。
大盘蓝筹股优势突出
经过长时间的上涨,个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共涨齐跌的特点仍然较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有2/3的个股涨幅超过大盘。在资金推动型炒作的特点下,很多题材股、垃圾股的股价高高在上,这使得选股难度大大增加,投资者也普遍感觉赚钱难度在增加,这也恰恰说明在局部炒作中泡沫有所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1664点反弹以来,一些大盘蓝筹股的涨幅远远落后于大盘,如石化双雄、基建、交通、大盘银行股等,这些个股相对估值反而是市场最低的,这对买进它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最近上涨的石化、银行、基建等个股,2009年上半年乃至全年业绩预期趋好,A股H股价差逐步缩小,当市场逐步认识到这些优势时,就促成了大盘指标股的舞动,以超大盘银行股为代表的指标股群体就是目前市场的主流热点。
买进大盘股作投资组合
指数越来越高,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选股也越来越难,投资赚钱的难度可想而知,很多人因不屑买进大盘股而错过了机会。事实上,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时代,个股的机会其实并不因股价高低、盘子大小而定,而在于有没有人买。眼下,多头资金介入最深的群体恐怕就是金融股,超级大盘股也成为近期最赚钱的群体。
因此,笔者认为,积极介入涨幅落后于大盘、相对估值偏低、上半年乃至全年业绩稳定的超级大盘股,或许可以分得一杯羹。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现阶段需要平稳的心态,最忌赌博心态,也就是说,总想抓热点而不愿潜伏、盲目追高、重仓持股都是很危险的行为。组合投资、通过仓位控制风险或许是不错的办法,毕竟指数快3000点了,市场整体风险已经远大于收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