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性高度泛滥的形势下,相对于全球股市的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再加上商品市场杆杠交易的作用,其财富效应相比股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过去4个月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86%,对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沪铜指数上涨了88%,其他资源品、农产品等也都涨幅不俗。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带动了股市中周期性行业的股价,从而对股市形成良性互动的作用。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与股市行情已“血脉相连”,更由于资源品是许多资金“物化资产”的重要标的,而大多数资金又没有直接购买资源品的条件,资源品行业的股票就成为众矢之的。已经拥有和正想拥有资源股的投资者除了要关心股票之外,还应时刻关注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
与股市一样,此轮大宗商品价格的联袂上涨完全基于通胀的预期以及流动性泛滥的驱动,与实际需求是明显脱节的,与2006、2007年商品牛市的基本面背景完全不一样。首先,在2006、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巅峰时期,资源品的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高位,供需关系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核心驱动力,流动性助涨驱动力。而目前全球经济虽然有复苏的迹象,但整体还处于低位徘徊的阶段,资源品产能利用率也处在低位区,流动性是商品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而非实际需求;其次,在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阶段,上游供给有“惜售看涨”的动机;在流动性驱动导致价格虚涨时期,上游供给有“趁机套利”的动机,两者虽然都是“上游定价”的关系,但对行情演变趋势的作用截然不同。这意味着虽然未来较长时间内全球流动性仍然充裕,资产价格难以出现去年那样的大幅下跌,但基于基本面背景的不同,不会像2006、2007年行情那样一路高歌,宽幅震荡的趋势势在必然,在互动中也必然会影响股市行情的稳定性。
当前阶段值得重视的是,由于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是最难把握和预期的,在本轮行情中大宗商品市场的交易者普遍采用了只被动止损(止盈),不主动获利回吐,并把止损(止盈)点随行情上涨逐渐提升的交易策略。应该说,这是流动性驱动行情的性质,也是杆杠交易、双边交易市场特征下的最佳交易策略。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正是这种“最佳交易策略”可能会给后期大宗商品价格的行情带来后患:由于交易者入场时间不同、入市成本不同,在按现有价格低10%以下的商品价格区内可能遍布着密密麻麻的止损(止盈)盘,一个击破就会个个击破,在双边交易的机制下,每个被击破的止损(止盈)盘就会立即变性为沽空盘,对行情构成反向的沽压。
因此,大宗商品价格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本身并不十分牢靠,一旦产生上述的交易“回波”,行情就会出现比较剧烈的“流动性震荡”。在与股市的互动中也会给相关的资源品行业、周期性行业带来联动影响,进而阶段性地影响股市投资者对经济、股市走势的预期。既然目前各类大宗商品价格与股市行情已经“一体化”,单边机制下的股市也应该注意商品市场双边机制带来的潜在影响。